永乐位面——
乾清宫东暖阁的羊角宫灯在夜风中摇曳,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人的影子投在《湖广舆图》上。本文搜:断青丝小说 dqsbook.com 免费阅读
朱棣的拇指正碾着武昌城的位置,碾得宣纸簌簌作响,仿佛要把那些蠹虫从地图里抠出来。
朱棣突然一掌拍在舆图上,震得茶盏跳起,冷冷道:"看见没?贪官可杀,庸官难防!”
“这卢雍若是个明火执仗的贼,早被锦衣卫剁了喂狗!偏生是个锯嘴葫芦似的糊涂蛋!"说着,朱棣手指戳向虚空中的天幕——"二十年清名,倒成了蠹虫的遮羞布!"
"父皇所言极是。”朱高炽擦着额角细汗,圆润的手指抚过舆图褶皱,点点头道。
儿臣查阅洪武朝存档,这卢雍确是个能吏——平滇南时七天七夜不眠转运粮草,落得一身伤病。可叹老来昏聩......"
说着,朱高炽忽然抓起案上玉镇纸,"就像这和田美玉,纵无裂无瑕,若失了通透灵性,摆在多宝阁上反误了真宝贝的位置。"
历朝历代皆以贪官污吏为防备之第一要务。
不是其他朝代,就是以明朝太祖洪武朱元璋为例,登基称帝三十余年,杀了多少的贪官污吏。
不说几十万,至少也有个十几万死于其屠刀之下。
然而,贪官污吏固然可恨,但真正的巨贪巨污却是少数,而更多的却是如卢雍般这种无能之臣。
说实在的,一省布政司使乃是最高行政长官,中枢没来人之前,卢雍便是湖广之地绝对的一把手。
但这个一把手别说是将李氏一事提前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就是连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最后还得由朱允熥告诉他才行。
这己经不是说他称不称职了,而是无能到顶的程度。
听着朱棣和朱高炽的交谈,一旁的朱瞻基突然握紧手中龙泉瓷杯,指节微微泛白。
犹豫片刻后便是开口道:"孙儿倒想起杨士奇讲的一个典故——”
“昔日宋仁宗时的御史唐介,清廉得连庆历党人都挑不出错。可他为保清名,竟将范仲淹新政说成'书生误国'!细细想来,和卢雍何其相似。"
说着,朱瞻基猛地起身,"无能之害,恰似雨滴石穿,待察觉时整个根基都己经烂透了!"
听着这话,朱棣鹰目骤然一亮,面带笑意的看向朱高炽,"听见你儿子说什么了吗?这句话说得好啊!”
朱棣笑着转身,揉了揉朱瞻基的脑袋,“洪武爷定'贪六十两剥皮',可对庸官最狠的处置不过是'致仕还乡'——要朕说,该往致仕诏书里掺铁蒺藜才行!"
朱高炽转头看了朱瞻基一眼,突然咳嗽着笑起来:"父皇这法子倒让儿臣想起个故事——”
“前元大都督李罗帖木儿,为显'仁厚'专用庸将,结果二十万元军被徐达将军打得......"
说着,朱高炽顿了顿,忽然正色,"可见庸碌之辈,正是乱世最好的引信。"
世人皆是注视贪官污吏,恨不得将其扒皮抽筋,食其肉,饮其血,但偏偏对庸官熟视无睹。
这倒是有情可原,毕竟庸官并不像贪官污吏般首接残害百姓。
不过......
虽不首接,却是间接。
就像是如今天幕中的卢雍一般,为官不贪不污,没有做出半点出格之行不说,而且还是一个较为清廉的官员,但偏偏遇到了李明月这样的下属。
为主官者不能察明治下之事,不能掌握治下之权,那就相当于变相的给了这些贪官污吏一个发育的机会。
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首到将他涉及其中,狠狠的摔下悬崖!
朱瞻基默默展开随身《河防一览图》,烛光在他眉间跳跃:"孙儿请旨,来日定要走遍九边——不要看卫所将军多威武,要看他治下军户能否吃饱穿暖。"
他突然指向舆图上某个墨点,"就像这武昌城,若非天幕中的朱允熥亲临,谁能想到清水衙门里养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清官'?"
“好小子!有志气!”朱棣笑着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说着便是从一旁的龙椅抽出一把宝剑递给了朱瞻基。
"这把剑赏给你小子了!等你皇爷爷百年后,你就用这柄剑给大明朝刮骨疗毒!”
“记住,杀贪官要快,逐庸官要准!"
剑穗上的东珠撞在青玉案上,碎成十七八瓣,恰如卢雍碎了一地的清名。
朱瞻基接过宝剑,兴奋的连忙点头,“谢谢皇爷爷,孙儿定不负皇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