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位面——
朱棣微微眯起双眼,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声音低沉却带着几分欣慰:“朕的这个侄子,年纪虽轻,却懂得权衡利弊,不以私怨为念,反倒能顾全大局。搜索: 玩家书域 cqwanjia.com 本文免费阅读”
“朕当年……”朱棣顿了顿,继续道:“也曾有过这般心境啊。”
他说到这里,眉头便是微微一挑,似乎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峥嵘岁月,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
当年朱允炆登基为帝,对他是各种各样的打压。
先是撤销其兵权,随后严密监视,甚至连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被留在京城当作人质。
而自己更是不得不靠着装疯卖傻,与猪抢食才让朱允炆放下了戒心。
现如今,朱允熥的一句“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忍辱负重,方能行至远方”可谓是说到了朱棣的心头。
毕竟,若非当年之忍辱负重,何来今日的永乐大帝?
站在一旁的朱高炽闻言,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接口道——
“父皇所言极是,允熥堂弟虽年少,但气魄这方面可谓不凡,能以天下为重,不因个人而怒而舍大事,实乃我大明之福。”
“儿臣以为,此等胸怀,正是我朱家子孙应有的风范。”
朱高炽虽然没有朱棣那样忍辱负重的经历,但这位被称为大明最温和的太子,可谓是太明白作为一个皇帝,有着宽广胸怀和魄力的重要了。
而要是没点子气魄,不说外邦瓦剌之敌,朝中各方争斗,单是自己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就足够气死朱高炽了。
听着这话,朱棣微微点点头,目光转向朱高炽,眼中多了几分赞许:“高炽,你身为太子,更应以身作则,胸怀天下。”
朱高炽恭敬地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定当以天下为己任,不负父皇期望。”
这时,站在朱高炽身后的朱瞻基也上前一步,拱手道:“皇爷爷,孙儿以为,允熥堂叔的胸怀,正是我大明皇室应有的风范,孙儿虽年幼,但也愿以此为榜样,日后为大明江山尽心竭力。”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朱瞻基见朱棣这么喜欢,便是顺着朱棣的话说了出来。
而朱棣闻言,脸上果然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意,目光在朱瞻基身上停留片刻,缓缓道:“瞻基,你年纪虽小,却己有如此见识,朕心甚慰。”
“你爹说得对,胸怀天下,方能成大器,你日后要多向你父王和允熥堂叔学习,不可懈怠。”
朱瞻基郑重地点头,稚嫩的脸上满是坚定:“孙儿明白,定不负皇祖父厚望。”
而就在这时——
站在一旁的朱高煦忽然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之色。
他忍不住开口插话道:“父皇,依儿臣之见,允熥这小子未免太过仁慈了!”
“那李明月分明是个隐患,为何不干脆杀了一了百了?非要费心去盯梢,甚至还惦记着李氏那一家子?这哪里像个帝王的样子?”
朱高煦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满和嘲讽,显然对朱允熥的做法颇为不认同。
在朱高煦的心中,帝王之道应当果断狠辣,不该为这些小事浪费精力。
说到激动处,他的语气也愈发尖锐:“朱允熥这般优柔寡断,日后恐怕难成大事,父皇您是不是有些……”
话音未落,朱棣的脸色骤然一沉。
目光如电般首射向朱高煦,声音冰冷而威严:“放肆!”
朱高煦被朱棣的怒喝吓得一怔,连忙低下头,脸上露出几分惶恐之色,但眼中仍带着不服气的倔强。
朱棣冷冷地盯着他,语气中满是责备:“你这逆子,怎么如此鼠目寸光?允熥的做法正是胸怀天下的表现,你却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岂不是有愧我朱家子孙的风范?”
朱高炽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劝道:“父皇息怒,二弟也是一时失言,还请父皇恕罪。”
朱瞻基也跟着附和:“皇爷爷,二叔只是关心大明江山,一时情急才有所失言,还请您不要怪罪。”
朱棣冷哼一声,目光依然严厉:“关心江山?你二叔的‘关心’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怨!成大事者,岂能因一己之私而乱了大局?允熥的宽广胸怀,正是我大明需要的帝王气度,你却只看到杀戮和仇恨,简首不成器!”
“而且你看看你那尖嘴猴腮的样子,哪有一点帝王气相?你还嫌弃这嫌弃那的,让你嫌弃了吗?”
朱棣指着朱高煦就是骂道,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