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终不负,凌云志 > 第111章 风不乱跑

第111章 风不乱跑

广福“哼”了一声:“通州晏氏……”

他开始了自己的洋洋洒洒。本文免费搜索:小说魂 xiaoshuohun.com

通州灵溪之畔,有晏氏一族栖居。

其氏族堂前,高悬“仁德传家”之匾,熠熠生辉,乃晏氏秉持百年之训。

族中耆老,晨起则聚于宗祠,教幼童以礼义。

小儿虽懵懂,然闻“长者先,幼者后”之语,亦能拱手相让。

逢灾年,谷粟歉收,晏氏仓廪虽不盈,亦开仓济贫。

其族长亲领青壮,煮粥施饭,全活乡邻无数。

里有恶匪流窜,欲扰灵溪安宁,晏氏子弟未惧,执棍棒而立,护佑妇孺。

匪众凶悍,晏氏虽有伤者,然其勇毅令匪却步,终保乡土无虞。

有外乡学子赴京赶考,途经灵溪,盘缠被盗,困于道旁。

晏氏族人见之,引至家中,奉以食水,赠银资助其行。

学子感怀,而后高中,返乡特至晏氏致谢,叹曰:“晏氏一族,仁风义举,真乃仁德世家,名不虚传也!”

岁月悠悠,晏氏之名,随灵溪水长流,为四方所敬仰传颂,其德馨之香,漫于乡野,世代流芳。

冉玉听着广福说话,反问他:

“倘若通州晏氏真有这么好,通州守备一家十三口怎么会死于家中?”

“通州城内有人用着晏氏的名头招摇撞骗,为所欲为的时候,怎么不见晏氏派人出来清理门户?”

他叹了一口气,将身后的乱红拿到手中。

“将军你看,此剑名乱红,你可知为何要这么叫?”

广福不明白他的意思,试探着说:“取自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冉玉摇头:“我说它出自红颜泪洒离人怨,白骨纷扬壮士忧。风卷飞花添乱意,烟迷远岫隐悲愁。”

“那么,将军,请找出一个证据,来反驳我。”

广福趴在地上,“这个……内个……”了半天。

“所以,我有证据证明晏氏并非是和将军所说的那样,将军有证据证明,晏氏是你刚才说的那样吗?”

冉玉伸手将他扶起:“将军,是这些年在边境待的太久,让你忘记了来时路?”

他将广福扶到座椅上坐好,接着问:“又或者,是晏氏给的东西太过厚重,让你在明知道晏氏有疑点的情况下,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的话语变起来就像是夏天的天气一样,上一刻轻声细语,下一刻雷霆之怒。

“安南将军广福!你与世家大族相互勾结,为其撑腰站台,纵世家行凶于朗朗乾坤之下!该当何罪!”

冉玉也有滔滔不绝的话。

今之边将,身负守土安邦之重任,却弃大义于不顾,为祸一方甚于外敌。

你广福坐镇边境,手握重兵,本应是国家之干城、百姓之护卫,岂料竟沦为私欲之傀儡,恶行之渊薮。

见此种种乱象,却佯装不见,视国法如无物,听民声若罔闻。

只知中饱私囊,以权谋私,借职务之便敛财聚宝,为家族子弟谋取高官厚禄。

上行下效,致使边境之地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边疆之安危,关乎国本;百姓之福祉,系于将心。

如此贪婪无德、渎职枉法之辈,岂配居此高位?

当以国法严惩,以正视听,方可平民愤、振朝纲,保我边疆之安宁,护我大武之根基。

否则,国将不国,民心离散,其罪之深,虽万死亦难赎也!

管算全程是目瞪口呆的。

广福想狡辩。

冉玉手里的剑搭在了他喉咙上。

“广福,今夺尔安南将军位,望多加反思。”

广福眼里尽是灰败,不知道是在后悔还是在难过。

冉玉手拿镇北军令,掀帘子走出这个营帐。

校场之上还有人在喊杀。

冉玉走上高台,扬声道:

“诸位!可有毛遂自荐者?”

校场上一时之间没人说话。

冉玉又叹一口气,将手里的令牌高高举起,接着说:

“奉镇北军令!现查明安南将军广福——”

边陲之地,本为邦国之盾,民生所倚。

然今有边将,忘却忠君报国之誓,背离护民守土之责,犯下诸多罪孽,致使边境蒙尘,生灵涂炭,其罪当诛,其恶当谴。

其一,通匪纵恶之罪:暗通匪类,与之私相授受,为其通风报信,助其逃脱王法之缉。

匪寇于境,烧杀劫掠,商路受阻,农桑荒废。

边将受其贿金,便任其猖獗,视百姓之苦难如不见,致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