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来一趟白月湾,亲眼看过稻子很是满意,水生自是要请王爷吃了饭食再走。¥小?说¥|¢宅=_ ¥?更*·新2|最-快3a(宣王跟着婉宁从老村往新村走,一爬上坡,一看到白月湾也愣住了。白月湾像块沁着水的碧玉横卧山脚。湾靠山脚的一边是一整排气派的青砖大院,湾的对面是一眼望不到头、收了玉米还没有砍杆子的庄稼地;山中的油松深绿带着墨色,半山的枫槭已浸透了胭脂色,湾里水边上飘着山风过处落下的几片早红的叶子……
“王爷,请进院子歇息。”赶来湾口迎接王爷的水生打断了王爷的思绪。
宣王赞道:“没想到辽东居然有这种好地方。”
水生把宣王迎进了他家新院子。小桃恭敬地给王爷行礼。宣王瞟了眼谢夫人隆起的肚子,这谢大人才大他两三岁,可人家已经儿女双全了。
小桃看了眼好长时间没见的王爷——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上绣着银色暗纹云浪,腰束一条黑色玉带,更衬得身姿挺拔修长。外罩一件深紫色披风,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气势夺人。容貌愈发冷峻而刚毅,剑眉斜飞入鬓,透着威严。缓缓进院,步伐沉稳而有力……她暗道:王爷气势愈发足了。要是大事不成,她的白月湾的地、房、铺子,还有计划中的育婴堂和女子学堂都成空了,还得搭上她们这些人的命。
王爷落座,茶才喝了两口,他的随从就俯身在王爷耳边悄声说了几句。
王爷放下茶杯,眼神复杂地盯着谢大人夫妻:“谢大人,你家里……”
小桃正准备退下时,闻言挥手让下人都下去了。她看着王爷欲言又止的样子。王爷只留了两个护卫在身边,看着小桃:“谢夫人说吧。”若不是了解谢大人一家,他都要担心谢大人家一群有功夫的人会对他不利了。
“王爷,我家邻居左边第二户换了人家。这家人前两月娶亲,小娘子是个流放来的。我看着觉得有些不对劲。今年粮食光是这白月湾村,我家还有周大人家就不少。臣妇怕出意外,就把房子后面一块地圈做了后院。后院靠山,我家的人还有向周大人借了几人,都在帮我挖山洞存粮。”
“别打草惊蛇,好好查一下。”这种细作,还是他的人好用。他顿了下道:“本王会给你安排几人来查。谢夫人你在这白月湾把粮食收储好。”
小桃点头:“是,王爷。我家已经安排了人暗中盯着那户人家,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企图。只是如今粮食丰收,周边村子也有不少存粮,万一真有变故,怕波及范围太广。”
宣王眉头紧锁:“此事不可大意。?0?4?7^0-w·h′l/y..~c!o-m¨谢夫人,你不要派人到她家周围暗中查探,她们这一行的人都警觉。粮食我们要多分几个地方储藏。粮食若是出了差错,到时候外面的粮食进不来,军营中的士兵若是吃不上饭,估计要不了多久,军中就有人提着本王脑袋去京城领赏了。”
水生道:“王爷放心!今年沐阳江的官田都丰收了,沐阳江的粮就够军营吃半年的。”
宣王点点头:“不过把沐阳江的粮食存三成在长月滩,也在山上找好地方挖山洞存好。”
水生躬身应是。
宣王站起身,在屋内踱步:“若这户人家真有问题,背后势力不小,连个白月湾都派了人来。”
小桃和水生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担忧。
王爷吃了午食就要回军营。走的时候看到送行的谢大人长女,本想摸点啥赏这孩子,又想到他如今银钱紧张,除了这辽东,没有其他势力支持他。王爷温和笑道:“你这是造福辽东百姓,以后这辽东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了。”又补了一句:“以后农书编纂上都会记录上你,可真了不起!”
婉宁有些不好意思道:“种子是王爷替臣女找的,种植也是臣女祖母带领人种的,民女就是记录了一下稻子在辽东的生长过程。”
水生娘听到孙女以后会记录在书上,激动得一下就跪在地上:“王爷,老身孙女在文山县志上能不能记上?”
王爷身边的人早把水生娘扶起来。王爷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坐上椅子自然是要记上,还得嘉奖。只是现在的形势,谢大人长女辽东种稻成功也不能报朝廷得嘉奖了。他还是安慰了下谢老夫人:“以后肯定能的。”
一家人送走了王爷。水生监管收稻子,最后要过秤算出产量,婉宁在一旁记录,到时候要把种稻经验推广出去。
最后,婉宁的一千一百亩稻田,收了四十万七千五百斤干稻谷,亩产达到了三百七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