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寻踏着沾染着雪边部血迹的枯黄草尖,望着这片属于蛮族的广阔草原。_h*o?n`g\t\e·x?s~..c~o~m/
太大了,真的太大了,放眼望去皆是碧草如茵的肥沃土地,与北阳城下的茫茫雪原,一片碧绿,一片灰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子乾带人筑成的京观早已不见,只留下大片沾染血迹的枯草。章寻俯下身,摸了摸有些冰冷苍凉的土地,随手拔起一根枯草,叼在嘴里,回头望向那座矗立千万年的太白雪山。“这土冻的邦硬。”章寻脸上的刀疤抖动,扯动嘴角,露出一个极其难看的笑容,“也不知能不能种出粮食来。”在此已经安营扎寨三天了,果然也没让章寻意外。拓跋氏一统蛮族之后,果然举部迁徙,已经消失在茫茫的大草原中,能带走的都带走了,什么都没给玄军留下。出兵时,章寻命令玄军随军带着一些粮食种子,本来是想着开垦草原,再种粮食的,让北阳携带粮草支援。可这个计划,估计是行不通了。冻土,冻的邦硬,短时间内根本开垦不了,更别提太白雪山山脚下的土地是最贫瘠的了。看来接下来就是持久战了,可老子真的耗不起了……章寻吐出口中的枯草,挥手招来自己的副将。副将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问道:“老将军,怎么了?”章寻问道:“我军的粮草还剩多少?”副将叹了口气:“没剩多少了。_<¨看?>:书{?君??÷ #%?更>?+新?最+×快#”章寻又问道:“还能再撑几天?”副将掰着手指头算道:“干粮肉干等等,杂七杂八的加一块,应该还能再撑个十几天。”副将顿了顿,又补充道:“这还没算咱们要翻越太白雪山的回头粮。”章寻咂了咂嘴,眉头紧皱,回道:“好马不吃回头草,不留回头粮了。”副将愣了愣,不解问道:“那不回去了?”章寻撑着膝盖站起身,目光坚毅:“打赢了,就有粮了,也能回去了。”章寻望向茫茫草原的深处,坚定说道:“行军!”他很明白一件事,留给他与玄军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必须快速寻到蛮族大部的踪迹,速战速决。——————————大玄朝,玄皇城。玄皇宫的御书房内,监国已经有些时日的太子快速翻阅着眼前的奏折,手握红笔,快速审查批红。对于这一类政务,张子坤已经很熟悉了,批奏的很快。这不仅因为他的熟练,更因为他前一个月,刚刚下了一道简化奏折的命令,让那些文臣在奏折中不要有那么多废话。25′[?4?}?看·?书?* §)更?新D最)??全¢忽然,张子坤批阅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眉头紧皱,拧成了一个“川”字。他死死盯着面前的奏折,面色阴沉如水,目光却有些疑惑不解。这是一份来自烟州地方官直接呈给朝廷的奏折。奏折很简略,只有区区的一句话。沧河泛滥,改道成洪,形成水患之灾,淹良田千亩,烟州百姓急苦。以主城烟州城为首,共联一十六城,请朝廷赈灾。烟州的沧河又开始泛滥了?可国师大人不是在沧河与鸿江之中各投了一方山字印,营造一幅山水相依,以保两岸一甲子山水无忧吗?怎么会突然又开始沧河泛滥?张子坤目光落在这份奏折写成的日期,从烟州加急送来,再到自己审批,已经过了五天了。 大玄宰相闻砚此时推门进来,看见张子坤还在处理政务,批审奏折,无奈笑道:“你又不在东宫,便猜到你又在御书房内处理政务了。”张子坤抬起头,微笑道:“子坤,见过闻先生。”闻砚向前走去,坐在了他对面,温和笑道:“别让自己太累了,也别太逼着自己了。这些日子监国你做的很不错,可以适当歇歇了。”这些监国的日子里,基本上一切大事都尘埃落定,开始正常运转起来。像颁发神仙钱,征收仙税,大兴科举,削弱门阀士族等等,一切进行的都还算顺利。张子坤面色缓和,不由笑了笑。每次跟这位闻先生聊天谈话,让人总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温和舒服。闻砚闲聊般随口问道:“刚才进来看你脸色不好,发生什么事了吗?”张子坤笑容收敛,又皱起眉头,将手中的奏折推到闻先生面前:“烟州地区,沧河泛滥,又起水患,先生知道这件事吗?”“略有所耳闻,我只当是哪条沧河的支流泛滥,以为是小灾罢了。”闻砚接过奏折,也皱起眉头,习惯性地摸了摸鬓角的白发。闻砚看完奏折,眉头紧锁,沉声问道:“这水灾为何会如此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