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 章 砥砺革新
“娘娘,此设计当真巧妙,只是这其中涉及诸多复杂工艺,制造起来恐非易事。本文搜:齐盛小说网 qishenpack.com 免费阅读”工部尚书皱眉说道。
张嫣微笑着回应:“尚书大人,我深知其难度,但此缝纫机若能制造成功,对我大明纺织业乃至民生都将大有裨益。还望大人能助我一臂之力。”
工部尚书思索片刻后,点头道:“娘娘既有此决心,工部定当全力配合。只是这图纸上的零件众多,需先逐一分析其可行性。”
随后,工部尚书召集了工部内经验丰富的工匠们,大家围在图纸前,仔细研究着每一个零件。他们从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到装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这机针需用精钢打造,方能保证其强度和锋利度,且针尖的打磨需极为精细。”一位老工匠指着图纸说道。
“这踏板与转轮之间的连接,需采用灵活且坚固的关节结构,确保动力传输顺畅。”另一位工匠补充道。
张嫣认真倾听着工匠们的讨论,心中既欣慰又紧张。欣慰的是,工匠们凭借专业知识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紧张的是,她担心这些复杂的工艺要求会给制造带来巨大困难。
讨论结束后,张嫣决定先不让工坊里原本的工匠们知晓此事。她想先在工部进行小规模的试制,看看这些零件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待解决了这些问题,优化了设计后,再将技术传授给工坊工匠,这样可以避免走过多弯路,提高成功的几率。
于是,工部挑选了一批技艺最为精湛的工匠,组成了一个专门的试制小组。他们按照图纸的要求,开始准备材料,制作零件。在制作机针的过程中,工匠们遇到了难题。尽管选用了优质的钢材,但在锻造和打磨过程中,机针总是容易出现弯曲或断裂的情况。工匠们反复调整锻造的温度、力度以及打磨的角度和方法,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艺参数,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机针。
制作梭子同样困难重重。梭子的形状独特,对精度要求极高,其内部的线轮和出线装置需要巧妙设计,以保证底线能够顺畅地供应。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采用了特殊的模具和加工工艺,才成功制造出了合格的梭子。
随着一个个零件逐渐成型,张嫣的心情愈发激动。但她也明白,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将这些零件组装起来,进行整机调试,并且要不断优化设计,提高缝纫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工部工匠们紧张制作零件的同时,张嫣并没有闲着。她频繁地来到工部,关注试制的进展情况,与工匠们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还深入研究纺织工艺,了解不同布料对缝纫的要求,以便对缝纫机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批零件终于全部制作完成。张嫣与工匠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进行组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各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到位,拧紧每一颗螺丝,调整每一个部件的位置。当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完毕,一台初具雏形的缝纫机呈现在众人面前。
张嫣亲自坐在缝纫机前,深吸一口气,缓缓踩动踏板。机针开始上下运动,梭子也随之转动,但很快就出现了问题。线迹不整齐,时而跳线,时而断线,而且机器运转时发出异常的声响。张嫣和工匠们并没有气馁,他们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分析问题的根源。经过一番排查,发现是机针与梭子的配合还不够精准,传动装置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于是,他们对机针和梭子的位置进行了微调,对传动装置进行了加固和润滑。再次进行调试时,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小问题。张嫣和工匠们没有丝毫懈怠,他们继续对缝纫机进行优化,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张嫣深刻体会到了创新的艰辛与不易。但她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她鼓励工匠们:“大家的努力不会白费,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让这台缝纫机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随着一次次的调试和改进,缝纫机的性能逐渐稳定,线迹变得整齐美观,机器运转也愈发顺畅。张嫣看着这台凝聚着众人心血的缝纫机,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她知道,距离成功已经越来越近,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要将这台缝纫机进一步完善,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然后推广到各个纺织工坊,为大明的纺织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工部那弥漫着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