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乡约和律法
大年三十过去,第二天。*x·i?a,o·s+h/u,o.n_i!u\.`c~o.m\己未年,正月初一。聂宇没法继续缩在后宫的温柔乡里面休息,先在王后那里逗弄一番儿子,接着又去王妃院子说了会话,嘱咐安心养胎,不用操心闲杂事务。聂宇连续几月的辛苦耕耘下,他的唯一王妃终于也成功怀孕,而王妃有孕也是让众臣颇为欢喜。虽然王妃身份不高,但那也是王妃了,生下来王子排次序也享有继承权。而且,王妃要是也能诞下王子,那汉王才是真的子嗣兴旺起来,大汉后继有人,他们也不用天天担心大王的长子夭折,大汉基业无人继承。没办法,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就算聂宇带来了抗生素,但也不可能真的面面俱到,婴幼儿夭折率普遍还是高于后世。出门前,陈蕙兰亲自出迎,借着给聂宇梳理裘衣领子的空档:“大王,今天是大年初一,腊月刚过,还是不要太过操劳,累坏了身子。”聂宇一把抓住陈蕙兰拨弄领子的手,陈蕙兰顿时娇嗔道:“外面还有人看着呢……”随侍的秘书官左观澜,非常识趣的往后退了两步,假装什么都没看见。温存了片刻,陈蕙兰轻声开口:“大王忙于国事,臣妾也要照看后宅与宝儿(孩子乳名),而妹妹身怀有孕,不如……不如今晚就让杏儿服侍大王就寝……”此话一出,聂宇难免有些惊诧。虽然陈蕙兰很早就放出了这个意思,还时不时安排杏儿天寒为他添置外衣,天热端去解暑饮品,可关系始终没到那一步。^j+y*b/d+s+j\.!c-o′m-毕竟,聂宇现在是汉王了,后宫纳妃不能像刚称王那么一言而定,他的后宫现在就是一件政治附属品,后宫纳妃、后妃生孩子都得经过礼部知晓,录入造册。聂宇看了眼缩在陈蕙兰身后羞涩的杏儿,沉默片刻微笑道:“回头递个名册去礼部,让礼部准备一下,正式造册吧!”这就算是应下了。礼部那边很快收到王后派人递过去的名册,在反复核验过后,效率是出奇的高。不到中午就把所有事务安排妥当,又专门递了封奏章,询问汉王定下妃号。容不得他们不快,实在是汉王的后宫人太少了。到现在就两人,一个王后,一个王妃,给他们搞得都快以为汉王不喜女色了。好在,这才刚年初一,汉王的后宫再添一人,可喜可贺!不对,应该是再添两人,除了王后推荐的一个,另外还有一本鹤峰知州直接发电报传信。鹤峰土苗选了挺久,终于把人选出来了。现在正坐船,来荆州府的路上。这是大汉与土苗的政治联姻,非纳不可,纳一个土苗妃子,可定天下土苗少族。两个妃子的妃号,聂宇这边定的挺快。实在是他文化水平有限,知道的妃号有限,索性就不去顾及,直接以王后最尊,其余妃号皆为平等,也不搞什么妃号等阶。要不是为了确保后宫稳定,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聂宇连王后都不打算给特权。\k*s^w/x.s,w?.`c.o/m~开年上班第一天,聂宇就接到一封特别的奏章。更确切地说不是奏章,而是以奏章形式递上来的案子。案子里的第一署名,是溆浦县黄溪口镇的镇长。案子起因非常简单,就是黄溪口镇的一处小村落,两户人家在分田时,刚好分到同一片田地,而后其中一家耕作时,不小心挖坏了隔壁的田埂。这本来应该只是小事,田埂挖坏了而已,重新挖土填回去,最多再赔礼道歉,问题就能解决。 可刚好,挖坏田埂的农户妻子,之前做过地主家的丫鬟,性格泼辣。于是,两家就吵起来了。一不小心双方上头,相互扭打在了一起,好在有农民公会的巡逻人员及时发现制止,这才没闹出太大乱子。可到了这时,事情已经没法收场,两家都不想善罢甘休,只能闹到镇上,让镇长做主。镇长不敢怠慢,立刻搞清楚前因后果,发现真就是小事,那就小事化了。事情闹到这里其实应该已经结束,可最开始挑事的农户妻子又开始作妖,双方再度闹扯起来。这次,他们不找镇长了,决定直接按照乡约解决纠纷。等到镇长发现,已经彻底没法解决,只能上报给溆浦县令。溆浦县令也觉得棘手,因为乡约不是一般东西,这玩意在宋时就已经存在,元明清三朝都选择继承。说白了,就是朝廷官府授予地方法度框架,然后乡镇自行由官员牵头、乡绅主导,制定乡镇自治法律。而这套自治法律,官府如非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