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使一级才配备文书官,现在换成下到把总一级也要配备文书官,文书官改名文教官。
第五,编制汉军的军歌。
第六,文教官除了本身职责,闲时要给士卒们讲课,给他们讲讲他们到底是为何而战?
第七……
……
一系列的新规章程被一条的写出来,有几条写完后便被聂宇涂掉,或是经过几番修改。
到底还是要顾及时代发展,不少东西还是没办法放在这个时候去用,就说利用讲武堂培养军官的忠君思想,这就属于时代的局限性。
天下大同对当前的中国还是太早了,聂宇只能先保证自己的权力,等他带领中国走完了工业革命,完成了生产力的突破,到时候该怎么走后面的路,就交给后代们自己去决定了。
聂宇在各个时代的军队,东抄了一点,西抄了一点,总算是把军队和讲武堂的改革方案定下。
接着去搞民间文教改革,相比讲武堂聂宇能够言而定,民间文教问题就显得比较麻烦了。
因为讲武堂只局限于军队,要培养出忠君爱民的文教官,只需要砸钱就够了,砸的再多那也是小钱,户部的钱袋子完全花得起。
但民间文教不一样,这可不是简单花点小钱就能解决。
汉军目前治下人口早就突破千万了去掉老人和年轻人,剩下需要接受文教的主流群体——孩童,起码能有百万之众了。
上百万的孩童全都接受教育,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光是前面户部出钱,建立的农村社学(小学),花钱简直如流水,而且几乎看不到半点收入回报。
林文昌这户部尚书,差不多隔三岔五就要在奏本里面哭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