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羽这段时间与朱高煦的接触来看,这位大明汉王殿下对他确实不错。_3\3*k~s¢w·.\c¢o¨m_
于公于私,陈羽都不想看朱高煦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至于帮助朱高煦争夺皇位……
陈羽压根就没考虑过。
但自老朱摊牌身份后,陈羽对日后大明皇位继承人,确实有过一番考量。
永乐帝朱棣跟自己关系非常好,堪比亲兄弟。
他们兄弟二人可谓相辅相成、陈羽有政策、朱棣有行动。
陈羽说到底也才二十出头的年龄,怎么说也会比老朱活的久。
若是某天老朱驾崩,影响最大的当属生前的政治主张。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死政消!
因此,
在大明后世之君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能够在继位之后,依旧坚定不移的支持且践行自己政治主张的继承人。
很明显,最合适的人选当属朱瞻基。
陈羽清楚,自己的某些政治主张,哪怕老朱也不一定能够理解。
再者有许多事情,并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
陈羽认为从小培养一位能够贯穿,且理解后世屠龙术的继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8*1*y.u.e`s+h~u¢.\c?o,m-
而且无论是朱瞻基的身份还是年龄,都非常合适。
毕竟陈羽要做的事情,乃是让大明掀起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这是一件惊世骇俗的想法,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做成了华夏将在当代、乃至百年之后,都可以做到引领世界科技的程度。
就像后世欧洲一样,哪怕被两次世界大战打的大伤元气。可凭借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底蕴,依旧垄断着高利润科技。
陈羽门下的另外两个弟子朱瞻壑、朱瞻塙行吗?
朱瞻塙肯定不行,虽然有那么一些小聪明傍身,但整个人看上去性格偏向逗逼,首先排除。
朱瞻壑要比朱瞻塙好一点,聪明、不怕困难,敢于钻研。
但从整体上来看,朱瞻壑没有朱瞻基那样发展的全面。
因此,
将来这位延续陈羽理念的继承人,最合适的人选只有朱瞻基。
但朱瞻壑与朱瞻塙不是说就被陈羽放弃了。
陈羽心里清楚,要在这场即将席卷而来的工业革命中占据主动,还必须依据朱瞻壑与朱瞻塙这二人的特质与长短,为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位置。
朱瞻壑精于数学,思维更偏向理论探究,在陈羽看来,由他来牵头大明的科技创新工作再合适不过;朱瞻塙则长于文学,更擅长在思想层面实现突破,让他引领大明的文艺复兴事业,无疑能发挥最大效用。[¥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毕竟,
工业革命的完成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若只寄望于皇权,也就是未来朱瞻基一人的力量,显然远远不够。
……
陈羽在脑海中斟酌半晌,无论从个人情感的亲疏远近,还是从现实层面的利弊权衡,在朱棣的一众后人里,他内心最期盼的,当属朱瞻基能最终坐上那个九五至尊的位置。
不仅如此,陈羽还打算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为了给未来大明的工业革命筑牢根基,他决定在原本那些为朱瞻基剖析人生哲理、传授处世经验的课程之外,再添上至关重要的一笔,专门讲授那些关乎国家治理、能定国安邦的 ——屠龙术!
……
陈羽将朱瞻基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
“小朱,你能有如此想法,为师甚慰!也算不枉你我师徒二人,这段时间以来的师徒情分。”
“既然你将话都说到这种程度,那为师也不在矫情了,往后就按照你的意思来,你我还是以师徒相称。”
“只不过我眼前确确实实顶着八品官阶,跟朝中那帮太孙太傅相差很远,这一点短期内无法改变。”
“因此,就跟我与老朱之间的相处模式一样。在私下里,你我依旧以师徒相称,只不过在外人面前,我还是称呼你为太孙殿下,你称呼我的官阶即可。”
朱瞻基见老师终于答应,在余生还会继续担任自己的老师,他悬着的心终于放在了肚子里,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其实对于朱瞻基来说,他今日算是超常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