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董卓身死,群雄割据……
帛书中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深深地敲在了皇甫嵩的心口上。′k?a·n?s?h`u/b`o_y,.,c~o-m·
“朕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惟愿这天下兵戈不起,百姓无忧……”
看到最后这句话,皇甫嵩,这是一个尚未加冠的少年天子所能写出来的吗?皇甫嵩突然在这个少年天子的身上看到了汉室的未来。
看完帛书之后,皇甫嵩已经被震惊得无以复加,此时的皇甫嵩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皇甫嵩从这篇帛书中仿佛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帝星。
与各地起兵的诸雄不同,各路诸侯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贪念,汉末的乱世不过是一群人对权力的角逐罢了。
“如何?”看着皇甫嵩复杂的表情,盖勋盯着他沉声问道。
“大汉,有望矣!”良久之后,皇甫嵩眼光逐渐坚定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到。
“哈哈哈,义真!我盖元固果然没有看错你!”盖勋大笑道,他太了解自己这位生死挚友了,笑声里满是豪迈与欣慰之意。
“哼!元固你怕是早就想好了吧!”皇甫嵩瞪着盖勋说道。
“我相信你会跟我做出一样的选择。”盖勋看着皇甫嵩说到,目光纯粹而自然。说实话,盖勋心底还是存有赌的成分,毕竟在事关生死方面,没有人一定会选择大义。
皇甫嵩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沉思片刻说道:“你对陛下所说之策如何看待?”问到这里,连皇甫嵩也不禁对刘协帛书之中所说之计震惊不已,其中考量之远、计谋之深远非常人所能思及。
此为谋天下计!
“陛下之深谋远虑,远非你我所能及也!”盖勋慨叹道,尽管对这位少年天子仅有数面之缘,但是这位少年天子此时已经从心底上征服了盖勋。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陛下所说,依计行事吧!已经是半入黄土的人了,这条命就还给大汉吧!”皇甫嵩说道,语气中满是决绝之意。
“准备好动身去洛阳了?”盖勋看着眼前这位年过半百的大汉老将,心底不禁流露出一股怆然之意。
“哈哈哈,想当年我曾大破黄巾,直追贼寇三千里;诛杀张宝,筑京观以镇天下!岂会怕这点困难!陛下既然让我去,就说明陛下相信我,我又岂能辜负圣恩!”皇甫嵩豪迈地笑道,语气里满是洒脱与自豪。
盖勋看着他,面容一肃,郑重地行了一礼:“义真兄,此去千难万险!保重!”
皇甫嵩脸上的笑意也是缓缓收起,郑重地还了一礼:“元固兄!保重!”说完便戴上头盔转身离去。
“我在长安等着义真兄的捷报!”盖勋看着皇甫嵩的背影说道。皇甫嵩闻言脚步一顿,随即便大踏步离开了城楼。
“来人!备马!”待到皇甫嵩的身影彻底消失不见后,盖勋便开始安排人备马匹。
听到盖勋的声音,他身后不远处的门楼阴影里悄然走出一位一袭黑甲的卫士,无声无息,在大白天下仍如同鬼魅一般。
若是有长安的达官贵人在此一定会认得这身黑甲——影卫!
这就是盖勋的影卫营,军中万里挑一的精英,也是笼罩长安所有权贵的阴影!
“喏!将军此行何去?”
“凉州。”盖勋目光平淡,语气却透出一股刺人的冰冷:“我的行踪不可让任何人知道,照看好长安,若有异动,格杀勿论!”
“喏!”随后影卫再次隐入黑暗,了无踪迹。
盖勋远眺着东方,那是洛阳的方向,此时那位少年天子正坐在一辆简陋的马车上正在赶往长安的路上。
刘协是随移民大部队一起赶来的,速度之慢,洛阳到长安不过几百里的路程要走起码五天。时间看似很长,然而留给盖勋的时间并不多了。
他又想起了昨天伏寿乘快马赶来长安将帛书交给他,他看完之后他的震撼之情不下于今天皇甫嵩看到后的心情。
帛书里的内容简直如同一个老谋深算的谋臣一般,若不是明显能感受到帛书内容里的一片赤子之心,恐怕无人相信这竟会是一个少年所写。
这是盖勋第一次对一个少年起了这么大好奇心,能有此计策和眼光的人,将来一定会是一代圣君吧。
……
此时远隔数百里外的刘协打了一个喷嚏,这让刘协有点碎碎念。
“是谁啊?这么惦记我……”
这让刘协身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