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不再需要用脚套了。”说完,便拉着李成一同前行,去找那个负责水车项目的人。
---
随着船场沿着河边蜿蜒前行,地形逐渐陡峭,小路上挤满了抬着重物艰难行走的年轻工匠。在河道狭窄处,出现了一个大约半亩大小、被精细打磨平整的平台。
“选了个好地方。”
“水流湍急,落差大。”
李成这时明白了船场为何如此安静。众多工匠聚集在此忙活,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远处呼喊声阵阵传来,即便距离很远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紧张气氛。
李成接着道:“章先生常年出入内务府,眼界极高。”
“要知道,在民间再普通的企业,放在外面也是不得了的产业。”
船工解释说:“比如上次清理荒废场地时,光是废用的房屋就有上百间,土地超过五千亩。”
“民商用不起这般奢华的大手笔。”李成轻轻摇了摇头,“那边那个就是船厂老板吧?走,咱们找他去。”
众人将齿轮稳稳放置在平台上,解开绑在其上的草绳。两位匠人提着油漆和油料,忙得满头大汗。而站在一旁发号施令的是个满脸胡须,身材魁梧的中年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位老板穿着略显高档,腰间挂着宽皮带。木匠、漆匠、织竹工和其他工人各尽其责,搭建水车看起来理所当然,但他依然小心指挥。
“小毛,给我端杯茶过来。”
“别这么粗鲁!弄断一根材料,你们这两年就不要想拿工钱了!”
老板刚喘口气,突然愣住了——不远处,来者与李成正在未完成的水车周围议论。他赶紧吩咐手下递茶后,径直走过去。
“贵客临门,章某失礼了。”
“公子是来看船吗?”对方态度极热。
来者点了点头:“我姓沈,只是想看看这里的情况。”
“若是论及造船,整个渭水上下数十家船厂,无人能与我们相比。”
李成微笑点头:“沈公子。”
“您不会是章将军的族人吧?”
老板连忙摇头:“不敢当。若真能攀上关系,我也用不着操持船业。”
李成立刻注意到他的皮带有明显不同:精致的装饰彰显出他的地位。“您应该很有见识,不如算给我们听听,这两台水车值多少钱?”
“水车上最值钱的是齿轮,然后是主轴。冶铁司造的齿 约要一千贯,榆木主轴约莫三百贯,其他杂费三百贯左右,总共五千贯足够。”
老板闻言瞪大了眼睛,随即竖起大拇指:“果然见多识广。佩服,尊夫人让章某刮目相看。”
李成带着一丝骄傲说道:“除了两座水车,别的也就那么回事。不过那边的船台,大多空置,难道最近没什么生意么?”
老板一听立刻辩解道:“绝非虚名,随我来看看具体状况如何。”说完引路前行,三人并排走向船场内部,探讨起更多问题来。
“去年在渭城附近,水力便利之处一下子增设了近百座水车。今年开春以来,新建的基台数量已超过去年整年。”
“照这个势头,到了年底,恐怕能突破上千架也说不定。”
“看着相似的东西,实际上却相差甚远。”
张枫转过身来,脸上满是自豪:“先生,刚才尊夫人算出了一座水车需要两千五百贯钱。”
“然而有人用一千贯,甚至八百贯就能建好一座水车。”
陈阳沉声回答:“这肯定是用了廉价劣质的材料。”
张枫接着说:“肯定不会使用内务府生产的齿轮,因为那里的产品不议价。”
张枫笑着说:“先生见多识广,一猜就中。”
“我购买一套高品质的齿轮需花费一千四百五十贯,”他解释道,“而市场上有便宜货只要六七百贯,能省下一半以上的成本。”
李峰禁不住笑了起来:“原来现在就有了山寨货?”
张枫领会其意后点头:“这些廉价品确实是私密作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