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洛风会和和氏璧这样的帝王之物扯上关系,那就要说一说他在桥山轩辕圣陵的遭遇了。
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从出了长安城就开始东奔西走,除了在扬州待得长了点(两年不到),其馀时候就没停下来过!
千里迢迢跑到四川,然后又千里迢迢跑到河北,然后又回到长安,然后还是不能休息!因为有一个事关江山社稷的消息开始传遍大江南北,和氏璧出现了。
洛风从听到这个消息开始就在奇怪,明明和氏璧是在皇帝手上作为地位的象征藏得好好的,怎么又会出现在宫外。然后他就听到,慈航静斋当代传人将要带着和氏璧到帝都来择选接下来的天下共主……
……
天下共主居然可以用来择选!
即使早就知道慈航静斋在杨坚时代放出的宣言,但是真正见到还是好一阵感叹,这到底是个怎样崩坏的世界啊!自从南北朝以来,女子地位每况愈下,虽然还没有跌落至明清时候的谷地,但是这样放肆的站到台前来的事情,洛风从没见过,当然女皇陛下那样的时代除外,可那已经是盛唐时候了。隋朝这样,这是在逗我!
没有任何表情的洛风内心再一次的吐槽起来,但在客人眼里,洛道长一直都是这么冷冷清清,从不多言半句。
是的,洛风又一次的摆开了门面,别忘了,人家也是有房有店的人呢!
这次,他没有再开点心铺子,以前是因为卖食物这种事情可以请夥计打理,毕竟自己一个小孩子模样,看着就不可信,妥妥的一只肥羊。而这次,时隔四年,再回到长安,洛风成功的恢覆了身高,至少让人看上去不会再想称呼“那个小孩”而是“那位道长”了,毕竟,他的表情从来都是那么正直可靠!
利人市,依旧熙熙攘攘,但是这个熙熙攘攘明显和四年前的降低了不止一个档次。洛风淡定的坐在柜台后,无视了来来往往的人那探究的眼神。
终究是用成年人的灵魂在剑三大唐世界生活了二十多年,有些习惯有意无意间已经深入骨髓。在这个世界的人看来,道士和僧人就不应该出来做生意,而应该高坐庙宇,清心寡欲的修炼,哪怕洛风现在是做药品生意外加算卦这样道士的本行,也不应该自己出面才对,沾染了铜臭气,仙风道骨都没了的感觉。
洛风对此只能呵呵了……不这样赚钱那怎么赚钱,他又没有真正存身的道观,难道去打家劫舍吗?
王福贵掌柜的,也就是洛风第一次从华山下来遇上的车队领队,一家成衣店掌柜,曾经很好心的建议,去一家道观挂单,也算是有一处安生之地,这句话在四年前洛风还是小孩模样的时候就说过不止一次,但是以洛风一下跃上屋顶然后飞起一剑以示武力而告终。
貌似跑题了,那么我们说回来,为什么洛风会和和氏璧扯上关系呢?这又要从另一个人开始说了。刘爱道乃们还记得不,一位以修道为终身目标的道士,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他对道士这个职业爱得深沈。原本呢,他是跟着洛风的,但是大业九年杨玄感造反,波及到了东都洛阳,他在洛阳有一个多年的好友,着名道士王远知。于是刘爱道很麻利的收拾了东西飞奔上洛阳了。
然后两年多不见,最近洛风回到中原活动,河北的疫病爆发之后刘爱道就得到了消息,也帮忙推动了一下,甚至怕洛风面子不够特意以道门的名义给宋家送了信,所以宋家才会这么干脆的派人北上,还有一些医者,其实就是道门的人,这些事情洛风都记下了,回程途径洛阳的时候专门备礼去拜访了道门在洛阳的驻地,敕造的玉清玄坛,也因此见到了王远知其人。
那是一个相貌奇古的老人,而鹤发童颜这个词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玉清玄坛极深处的一座庭院,渐凉的秋光里,几片金黄的梧桐叶子被风吹落,便落在王远知玄色的鹤氅上,平添三分暖意。
王远知其实很健谈,虽然已经百多岁了,但是精神矍铄,话语间思路清晰,透着看尽三千繁华的沧桑。他已是从刘爱道口中得知了洛风的讯息,也不多盘根问底,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后辈,这就够了,至于别的,师承之类,实在没必要追究太多。
一次上门,洛风也从这位睿智的老人身上受益良多,在很大的程度上,见识的水平和高度还真是取决于所经历的岁月,尤其是古时候这种七十岁都稀有八十岁就是人瑞的时代。于是一些在洛风看来比较麻烦的事情,到了王远知嘴里一转,就变得轻松了起来。
一身轻松回到长安的洛风在得知和氏璧的时候,就想起了在洛阳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