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分前后山两部分,前山道观林立,空翠四合,峰峦丶溪谷丶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近些年佛家也有人看上了这块地方,现在还有佛寺在和道观争地盘。后山面积比前山大得多,水秀丶林幽丶山雄,许多地方难以攀爬,故而少人迹。
雾气弥漫着整座青城山。地处蜀中,青城山终年青翠,崎岖的山道上,行走着三个人。
宋玉致饶有兴致的看着山中景色,岭南也是山多,但是看多了总是会腻,青城山的风景和岭南类似,但是她就是觉得很新鲜。一边的宋师道宠溺的看着自家妹子,忽而想起了什么,回过头去,但见洛风双眼微闭,如同踩在云里,脚步悬空,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跟在后面。
洛风正在回想当初在华山摔断的那些腿,广大弟子练轻功的一脸血泪。每次有弟子找自己或上官师叔要金疮药的时候,时常庆幸自己没摔断过腿。要是师祖也在边上,就会看到师祖满脸不忍直视的表情,然后就会听到一句嘀咕“到底有没有听课?这轻功不是这么用的啊!”当洛风想问问到底怎么用的时候,又总是一脸便秘的表情扔下一句“自去体悟!”
……
山风搅动周围的雾气,带起一阵冰寒,洛风细细体悟着这山水间的道韵。纯则粹,阳则刚,两仪尊道恒长。他似乎感觉到了另一种两仪,那是很久以前师傅建议他感受却屡屡不得的,不同于生死间的大恐怖,而是流水带山,环转间动静相宜。山河运转,尽显天地之力。不由得想起了每日早课时候都要念诵的《清静经》。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剑走偏锋,从未真正理解这段话。降本流末,而生万物者。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是故万物乃人之末,人为万物之本;人又为天地之末,天地又为人之本。夫人不可以无本,亦不可以无末。本者体也,末者用也,则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
“天地同归,大道纯阳。降本流末,本不远离,身还不见。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所以,这就是清净么?”
正要再想下去,就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身上,心中微叹时机不对。睁眼看过去,眼神平静。感悟不是白费的,终是不用假装而能真正平静了。
方才的感悟半点不露于外,在宋师道看来就是洛道长很有水平的闭目凌风而行,根本没有打扰了人家悟道会被天打雷劈的觉悟,而且很热情的招呼洛风看这个看那个。洛风也很平和的没有被打扰之后的恼怒,暂且不管其他,只是看着这清幽的山水,静静想着当初曾经看到听到过的各种理论,与眼前之景应对。
行了一个上午,在一处谷地略作休整。过得一个山口,入内便是一条峡谷,峡谷一侧是一条狭窄的栈道,两人行走就会擦挤着,以木板铺就,下系以铁索,颤巍巍立在崖壁上,并无护栏。
木板踏上去就是一阵抖,仿佛下一刻就会掉下去。三人并不惧其上的险境,俱都上了栈道。宋玉致还想打头上去,被宋师道拦下,只好走在中间。
三人轻松走在栈道上,前面的宋玉致也不说话了,都看着醉人的美景,心中赞叹不已。
后山少人迹,此刻却不止他三人在此。走过栈道,转上山路,一旁的深林里就有一人正在采药。宋家兄妹并没有注意这人,洛风却怔在了那里。
那采药人人背影消瘦,手里握着一把小药锄,蹲在那里细心的挖着一株药草,时不时用手将根部的泥土拨开,以防被药锄挖断根须,过了盏茶时间方将那株药挖出来,却是一株川穹。
采药人看着手里完整的川穹,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一旁忽然钻出一个小童,手里提着一个篮子,笑嘻嘻的对那人说:“师傅,我在那边也看到了一棵这样的药草呢!”“果真?快带我去!”将手中的药草妥善放好,采药人急忙拉着小童,去往小童所指的方向。
洛风站在山坡上,楞楞的看着采药人的一个个动作,直到采药人远去,也未曾出声言语。
宋玉致在洛风停驻之时就想询问,刚张开口就被宋师道拦住,以目光示意着。宋玉致这才注意到洛风的表情,明显是陷入了回忆,也不知是认识那人,还仅是与故人相仿的缘故,终归是没有出声。
手中不自觉的轻抚拂尘上的白毛,狠狠捋了几把,一甩拂尘搭在手臂上,似乎是要甩开什么,同时大步的往前走去。
一路疾走,宋师道和宋玉致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