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 第11章 我军能胜否

第11章 我军能胜否

论底蕴这里面,大汉无疑是最强的,底蕴也是最深厚的,鲜卑人次之,夏军只能靠边站。

但,夏军不是软柿子,与前两者相比,夏军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强。

就是因为三者领袖之间的差别,和连二世之资,刘宏时昏时明,李屠夫枭雄心性。

或许现在的李信还未展现出雄才大略之资,但已经初备穷兵黩武的暴君潜质。

在他的带领下,夏军治下民众或许不富,但军队却极速膨胀壮大…

这是一个初生的,蓬勃向上的,治下拥有八百多万人口,凝聚将士向心力,每时每刻都在持续增强的势力。

如果说大汉是惶惶的夕阳,鲜卑是便是西落的残日,而夏军便是冉冉升起的朝阳,充满生机与活力。

军制上,夏军与鲜卑半斤八两,领军的那些头子,和各部统帅,都是抢掠成性的贼匪出身。

这些人烧杀抢掠一路北上,大战不休小战不断,早已将心中狼性激发,再加上武备精良,军法严苛不苟,打起仗来悍勇无畏。

而且军中讲武堂的设立,也让基层武官,在眼界和军略上,更上一层,比起汉军和鲜卑,还要强上三分。

经济上,夏军肆虐司州洛阳,掠得钱粮无数,其后更是尽吞匈奴三百年底蕴,所得财力物力,不以量计。

贾诩不愧是时代毒士,他分析完敌我优缺点,接着道:“大汉有民六千余万,然以六百里为计,能调动者,不足十一…”

“鲜卑全民结兵,上马为兵,下马为民,然其真正能聚之兵,亦不过百万…”

“我军治下三州之地,有民千万,可动员百万兵,驻守城池,固守地方,绰绰有余,如此何惧之有?”

他越说越有力,越说越上头,直将李信忽悠的明神驰往,热血沸腾。

说到最后,贾诩腹中打着草稿总结道:“鲜卑势大,散而不凝,乌合之众!”

“朝廷虽强,兵疲民弱,后继乏力!”

“上下不和,各部离心,无能为也!”

“鲜卑和连,贪权恋财,为人不公!”

“长于妇手,不知兵险,军队轻战!”

“数月无功,内里生怨,日久必溃!”

“鲜卑虽众,朝廷虽强,无惧之有…”

不愧是五境谋士,一番透彻的分析后,让李信心境更加明朗起来。

“善,大善!”李信拍掌击节,心中阴云散开,对于前路也逐渐清晰…

鲜卑看似势大,但族内人心不齐,各部多有积怨,中、东、西、各部大人心有异志,能有几成战力?

朝廷虽强,然内乱初平,民心思定,却擅起兵戈,兵疲民疺,后继无力。

而和连此人贪财好色,还想效法汉庭集权,自身却又断法不公,如何服众?

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无赫赫战绩,不知兵势凶险,统帅数十万大军作战,能发挥有几成?

眼见主公脸色多云转晴,贾诩心中舒了口气。

两军作战,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关键处还是在于双方统帅之间的对决。

若李信这个军队统帅没有求胜之心,则各部将领无战心,军卒无士气,那么离败亡也不远了...

所以,狼头很重要,只要狼头心气不失,则狼群永远不会散…

一番看得见的大道理,忽悠的李信心舒畅,神情振奋。

原来,惶惶大汉,也就那样!

原来,老子,不知不觉间,竟然变得比大汉还牛逼!

贾诩见此,也不含糊,继续灌迷糊汤:“主公执掌匈奴祖稷,纳河套百年底蕴为用!”

“大势汇聚于身,岂会弱了鲜卑与朝廷!”

“汉帝昏庸无度,朝廷刚刚经过黄巾动乱,兵疲民乏之际,逆势北伐,焉是我军对手?”

顿了顿,贾诩悄悄向一直沉默不语的逢军师使了个眼色:“我军兵强马壮,武备齐全!”

“各部将领悍勇,拥太行天险,拒雄关要道,主场作战,以逸待劳....”

“没错,此战我军必胜,主公必胜!”

逢纪适时跳了出来,不给李信反应思虑的时间,接力鼓气道:“此战主公必胜!”

他面色红润,如同打了激血似的,言语高昂:“此战主公制胜,朝廷虽强,鲜卑虽众,实乃冢中枯骨…”

“朝廷逆势北伐,主公持抗胡大义,百姓鼎力,将士用命,战必胜…”

“和连治下无公无严,主公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