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百姓,稍后再与他们汇合。
刘总捕也很忙,顾不上那么多,带着石舞便匆匆走了。
此时的太平县四面楚歌,倭寇腰间挎着长刀,一路纵马而来,兵临城下。一桶桶的油从墙头倒下,一簇火箭射下,登时燃起一条火龙,阻住了倭寇进攻的步伐。
火油越烧越旺,倭寇们也有些惊讶,没想到小小的县城,居然还有这样的护城手段和决心。
他们本可以用土掩埋护城河,但工程量巨大,他们不屑为之,只待火势变小,便可借用大型云梯攻上城墙,只要城门一开,太平县就是他们的盘中餐。
倭寇纷纷下马,席地而坐,静待破城时机,和城墙上的士兵悄悄对峙着。
看着百姓们自发地拎着油桶走上城墙,背来一篓又一篓的石头,知县洪侃也对百姓们的觉悟大感欣慰,他当官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比太平县的百姓更有觉悟的。
然而,百姓家的油终有烧尽的一刻,火势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小了下去。
倭寇们开始强攻城墙。
虽然石头能砸下不少的敌军,但也有那极少数的倭寇身手灵活,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石头攻击,爬到了墙顶,砍杀了守城的士兵数人。
初一身手好,圆青派他来守南门城墙,他阻挡了好几个攻上墙头的倭寇,自己也受了重伤,且渐渐体力不支。
而其他三道门,则渐渐被倭寇攻破。百姓们家里有地窖的,都躲到了地窖,没有地窖的,都躲到了屋顶上。
也有那没地方躲的,抱着包袱,想趁乱逃离县城,结果却被抢了财物,成了倭寇的刀下亡魂……
与此同时,刘总捕家的地窖内。
听着地面上倭寇烧杀抢掠的声响,圆青等人的心都紧紧地提到了嗓子眼,大气也不敢喘。
地窖上面铺了稻草做掩饰,希望倭寇们不会发现这里。
脚步声越来越近,说话声也越来越大。
地窖里除了颜宅的八口人之外,还有刘总捕家的十几口人,还有一些邻里亲戚啥的,也有六七十口人,加起来近百馀人。
得亏刘总捕家这地窖挖得够大,不然还真挤不了这么多人。不过人太多,里面空气不足,呆久了,大家都开始头晕脑胀起来。
咚咚咚——
是硬物敲击地窖石板盖子的声响。
突然,地窖的盖子被人揭开,一道刺眼的光线打下来。
一个倭寇探出脑袋来,朝下一看,向他的同伴们发出轻蔑的狞笑声。
圆青把崽崽护在怀里,慌乱中用泥土摸脏了自己的脸。
实在要死,她可不愿死得不痛快。
她还给母亲也抹脏了脸。
其他女眷见了,也纷纷效仿。
梯子被放下来。
所有人都往后退开。只有石舞起身,站到了最前面。
一个倭寇开始往下爬。
另一个倭寇也下来了。
更多的倭寇聚了过来。
石舞躲在暗处,趁其不备,偷袭了第一个下来的倭寇。
将其打倒后,抽了他的刀,一刀将其砍死,血溅四尺,溅到了圆青的脸上,她的睫毛轻轻地抖了几下。
第二个倭寇有了提防,在还剩几级阶梯之时便直直地跳了下来,他迅速拔刀,砍向石舞。
石舞和他对砍了几招,未分出胜负,但倭寇身强体壮,力道刚猛,石舞渐渐不敌。
第三个倭寇也跳了下来,他加入战斗,二对一,石舞完全落於下风。
圆青知道,他们死定了。
可她不想坐着白白等死,她爆喝一声道:“还不快扒拉他们的腿,一人一只脚,让他们站不起来!咱们这么多人,压也能把人压死了!”
她的嗓音因为先前说话太多而变得沙哑,此时又是一身男装,竟真的像个男子。
她身子骨娇弱,本不是干这种事儿的人,可此刻她什么也顾不上了,她冲出去,抱住倭寇的小腿,往旁边用力拖拽,果然拽得倭寇站立不稳。
旁边马上有男子加入,两个倭寇便这么被拖趴下了,他们挥舞着长刀砍人,但都被石舞拦下,石舞一人一刀,杀红了眼。
上面的倭寇看出下面的情形不对,已经下了一小半的梯子,又赶紧爬了上去。
他们对着地窖里面大喊他们同伴的名字,但都没有得到回应。愤怒的倭寇决定用火烧死他们。
他们抱来柴火,淋上油,点燃后扔进地窖,再盖上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