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粥?”安王惊讶的望着沐思瑶。
在南国,自来赈灾便是给灾民们发放救济粮,施粥只有那些自称善人的富贾贵人才会做的事。
沐思瑶郑重点头,脸色异常认真:“是!虽然施粥常为善人所为,却也没有规定只有善人能够施粥。如今也许只是一顿粥就能救下不少人。还望王爷考虑考虑。”
不料,她刚说完看向安王时,他竟直接允了。
“但本王有个要求。”安王绕过桌子朝她走来,边走边说道,“这施粥一事是你提起,也当由你向百姓们说明,如何?”
沐思瑶愣了下,随即抱拳应道:“明沐愿向百姓说明,而且若在此期间发生了事,明沐亦一力承担,绝不连累王爷。”
原本面上还带着几分喜色的安王听到她最后一句话,脸色顿时便沉了下来。
微叹了口气,朝她挥了挥手道:“那你就先下去吧,施粥之事我会派人去安排。”
“是,多谢王爷!”沐思瑶并未察觉到安王神色的变化,应声后便退了出去。
出去后,便着急去见许伯。
叮嘱他道:“老伯,您先回去拿只碗来,若是可以最好将你家孙女也抱来,到时施粥也能多领一份。”
“什么?!待会要施粥?”许伯和阿良两人均是一惊。
随即面上皆是掩不下的欢喜。
“那,那我就先回去一趟拿着碗,把我家囡囡也抱来!”许伯激动的说话都有些不大利索,却还是朝着沐思瑶连拜了三拜,“这位官爷可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呀,您的恩情我们爷孙俩一辈子都会记在心上的!”
沐思瑶忙上前扶住他:“老伯言重了,明沐也曾经历过灾荒,也曾差点饿死,能够理解你们的难处,能为你们做这些,明沐亦觉心安。”
这是她的心里话。
能够帮到这些灾民,她能真切的感到自己的心踏实了下来。
因还要去看水坝,深知时间紧迫的沐思瑶便想了个法子通知丹阳镇的灾民待会施粥一事。
“抱歉几位师傅,麻烦你们再稍等片刻,等我回来我们便去水坝。”沐思瑶歉然的朝着几位工匠拱了拱手。
几位工匠连连回礼:“明师傅言重了,这次赈灾安王想必给您安排了不少活,您有事去忙便是,不必在意我们,我们就在这里等明师傅回来。”
沐思瑶抱拳:“多谢大家体谅。”
说罢,转身便又去了柳柳的帐篷。
此时,柳柳帐篷中已聚集了丹阳镇下几个村子的里正,就连丹阳镇的亭长亦在其中。
沐思瑶便将安王待会会安排施粥一事告诉了他们,并让他们在柳柳这边登记结束后便回各自村上通知灾民过来领粥。
与许伯和阿良的反应相同,听到沐思瑶说待会要施粥,众人皆是一惊。
然后包括亭长和里正在内的所有人都欢呼雀跃。
叫嚷着:“终于有粥吃了,终于不用饿肚子了!太好了!”
瞧着他们满脸兴奋的模样,沐思瑶心里却忍不住一阵酸涩。
有时,哪怕是一碗不顶饱的粥也能让人看到希望。
安排好一切后,沐思瑶便带着阿良和几名工匠去了水坝。
想要彻底解决丹阳镇的灾情,修水坝才是当务之急。
而近距离看了水坝,确定它的损坏程度后,沐思瑶的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就是彻底重修水坝。
纵然水坝只是部分损毁,但若一直在原有基础上重修的话,只会像先前几次一样,修一次坏一次。
所以不如彻底重建,还能结实些。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安王时,安王亦是惊讶不小。
“你确定?修与建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安王提醒她,“若是重建的话,需要的工人和材料均要翻倍,工时也要加长,而且万一建出来抵挡不了洪水,到时即便是本王怕也难保你。”
这些沐思瑶自然在告知安王前便已想到。
但若在原有基础上修葺的话她无甚把握,若重建的话,她还能有大几成的把握。
“王爷既信任明沐,将如此重要之事交于明沐,明沐又怎能敷衍了事?只要王爷允许重建,明沐有信心能造出数十年甚至百年不倒的水坝。”这话她既是说给安王听,亦是说给自己听。
安王轻蹙着眉,显然也很纠结:“此事非同小可,本王立时给不了你答复,你容本王想想,确定后本王定会第一时间告知于你。”
随后,安王便又找来柳柳一同商议。
没想到柳柳起初还震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