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公子
最终,杨小七还是做了冤大头,认了那二十两白银一桶的“珍珠翡翠豆花”,而我为了一生的清白和幸福,打死也不认被杨小七亲一下,就成为他的人这样的事。我一个没什么心眼儿心直口快的粗鄙女子,想都没想过以后要攀附权贵嫁给有钱人,和一群女人争宠。
不过,我当真是讹诈了杨小七不少的银子。
杨小七确实很有钱,或者说是杨小七的老爹很有钱,东锦国西疆三省七州都是他老爹的地盘。杨小七的老爹,杨适安是驻守在西疆边陲的节度使。
据说杨氏一族乃世家,祖上的一位,名“杨信元”,曾追随东锦国的开国皇帝,一起打过江山。太祖皇帝皇位坐稳后,便封杨信元为异姓王。
但凡袭位不超过三代,三代后,杨氏虽没有了东锦国王爷的称号,可因着这样庞大家族的背景,杨氏世家依旧在庙堂之上占有一席之地。
再往后几代,杨氏子嗣繁多,太祖皇帝赐给杨信元的封地和家业,被诸多子孙瓜分殆尽,从那时起,杨氏世家便成不了大气候。
杨氏一族又这样不温不火地过了几代,终於出了一位光耀门楣的武状元,杨适安。杨适安少年得志,考取武状元之后,和西临国打过几仗,和蛮夷打过几仗,胜多败少,大有其祖宗开国元老杨信元当年的风范。
为了保障修生养息的政策得以在西疆——和西临国接壤的省郡——顺利实施。杨适安被封为节度使,奉旨举家迁往西郡的锦临郡。
在西迁的途中,杨适安杨大人的原配夫人旅途劳顿,不慎小产,胎儿未保住。自此以后多年,杨夫人一直未有身孕,可想而知,当杨夫人三十好几的时候怀了孩子,这对於杨大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喜庆的事情。
这个孩子从未出生,到快二十岁弱冠成人,都备受呵护,备受关注。
这个孩子就是杨小七。
“杨小七”这个名字还是杨大人请锦临郡最富盛名的算命先生给起的。据传,算命先生看了杨小七的生辰八字,又问杨小七在杨大人的子辈中排行老几,之后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了数日,而后悠悠然地写下了两个字——
小七。
再之后,算命先生一拂长袖,归隐山林,再不为他人算命了。
有钱人家少爷的名讳大多都是昊啊,啸啊,轩啊什么的,没想到一介高人给杨大人的宝贝疙瘩只是按排名起了个名字,实在令人费解。
不过,既然是高人看了生辰八字起的名字,杨大人也并未反驳,应允了自己的宝贝疙瘩名为“小七。”
这样,杨府的妇仆下人都唤宝贝疙瘩为“七少爷”“小七少爷”,外人敬称“杨七公子”。
杨小七总抱怨自己的名字太过於庸俗,和我的名字——程豆豆一样庸俗。
要说起我和杨小七的初次相识,那还是三年前……
十五岁那年,我还是个胆小怕事的小丫头,第一次在街上支摊卖豆花的时候,巴巴地只是望着来往的行人,连吆喝都不敢。
接连三日,我卖出的豆花两位数都上不了,原想着做生意没有主顾挣不上铜板就是最倒霉的事了,没想到第四日……
那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我支起了豆花摊儿,鼓足了勇气,破天荒地喊了一嗓子:“豆花,鲜嫩可口的豆花。”
竟然,竟然又好几个路人驻足,然后落座,每人都要了一碗豆花。我心中雀跃,暗想,若是拉下面子喊几声就能招来生意,那这卖豆花也委实不难。
正想着怎么再大声吆喝的时候,不知从那个方向传来了一声干嚎,“嗷——”那一声如此响亮,惊得所有人都纷纷循声望去。
只见一锦衣公子跟被电闪到一样,左右脚轮换着蹦跶,一只手抖啊抖地指着地面嚎叫:“你们……你们都给少爷我小心点,将军……我的将军在那,李硕……你你你悠着点,你敢伤了我的将军,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锦衣公子脚下有数个蓝衣小厮,此时正猫着腰不知在地上寻找着什么。
我好奇,便问其中一个客人,道:“这位大哥,那位贵公子怎么这样找将军啊?”
“咄!”客人从鼻子里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舀了一勺豆花送到嘴里,不屑道:“这个败家的主顾,哪有什么真的将军,其实只不过是一只……”
就在这时,那乱作一团的地方忽地传出来一声“哎呦喂”的惨叫,打断了客人的话语。
锦衣公子朝一蓝衣小厮后臀踢了一脚,暴喝:“跑啦,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