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柳暗花明 > 第40章 矛盾

第40章 矛盾

“小沙!”

【我在呢!】

工厂内,郝成尚未注意到这个消息,这个时候的他,一路和何钢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然以后在工厂负责人梁博宇的引领下,在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尘防静电的准备后,来到了封装车间。

“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晶圆封装前的预处理,包括切割、减薄等一系列的步骤。”梁博宇一边引领一边介绍着。

“梁工之前是做哪方面工作的啊?”郝成开口问道:“是传统芯片的封测这一块儿吗?”

梁博宇点了点头:“是的,郝总。”

“碳硅融合半导体的封测和之前的传统半导体区别大吗?”别看碳硅融合半导体这方面的理论都是郝成提供的,但具体到批量生产中怎么去处理,他还真没怎么关心过。

主要的工作都是生产这块儿和小沙进行联合处理的,他平时也有关注,但具体到生产的每一个过程,还是一线的工程师最为了解。

“不算大。”梁博宇摇了摇头:

“封测前的测试主要是看电路是否满足设计需求,设计要求ab这两个点之间的电压是多少,生产出来,我们通过探针卡连接测试机验证电压、电流、时序等特性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碳硅融合半导体的话,与传统的半导体相比,无非是需要测试的项目变多了、点位立体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本质不同。”

对于芯片如何制造,如何进行晶圆级的测试,郝成是恶补过一番功课的。

梁博宇一说,他立即就明白了——晶圆测试这块儿,看的就是电路和电气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而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功能,那是另外需要考虑的。

这个阶段,其实不管哪种类型的芯片,本质都是没有区别的。

“你这什么表情?”郝成发现何钢托着下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开口询问。

“在芯片这一块儿我不是专业的,但是我怎么发现,这芯片生产貌似和普通芯片也没什么区别啊?”何钢露出疑惑:“原本我想着,碳硅融合,立体芯片什么的,不是应该颠覆的吗?”

听何钢这么说,郝成那是颇为无语,如果说传统芯片的生产光刻机是主要部件,那么碳硅融合半导体依然是光刻机和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式。

那看起来可不就是一样的吗?

如果真的需要一个划时代的设备,也不可能是这两个月能搞出来的啊!

更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扩大产能,一年搞20条产线了。

比如,郝成一直心心念念的微意识体芯片的制造问题,虽然理论他差不多也已经能够总结出来了,但是就是空中楼阁,很多材料和设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都搞不出来。

“不要看表面,要看内里。”郝成摇了摇头:“碳硅融合只是方案,用碳纳米管代替一部分光刻线路,这只是方法。

“硅通孔技术,本身就可以算作是它的简化版。最关键的东西是理念。比如,这是一张纸,代表的是平面芯片,商圈全是电路,我们现在把它定义为二维芯片。”

事实上,芯片是有一定厚度的,在几百微米到1毫米不等。但这个厚度,更多的是为晶圆的支撑性在考虑。

线路一般不是多层的,即便是多层的,就比如,郝成接着说道:“我们将这张纸对折再对折,连续对折几次,假如说芯片中的电路并没有受到影响的话,这东西就算是三维芯片了吗?”

“那肯定不是!”何钢当即回道。

“这个时候,我们改变设计,”郝成一边演示一边说道:“在这张折叠了非常多层的纸上,垂直钻孔,让折叠的多层之间直接通过线路相连。现在算吗?”

“算……吧?”何钢迟疑了一下,现在很多存储都是这么做的。

“这只能算是3d封装。其本质还是二维芯片。这样的封装,减小了体积,但是没有改变本质。”郝成说道:“之所以说碳硅融合半导体是三维芯片,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也是区别于二维芯片的核心关键:

“就是多层之间的线路通路,它是不是自由的。3d封装,硅通孔技术等,只能实现垂直方向上的联系,其展开不是网状结构,依然是平面结构的一个变体。”

郝成笑了笑:“而三维芯片在制造的过程中,通过基底图案控制碳纳米管的生长,是能达到怎么设计,就怎么生长的。当然了,这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核心当然是系统。”

一个芯片,说句最不中听的,不就是一堆沙子(硅)和一堆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