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到青州路途遥远,前几年又战事频繁,道路不通,他和三个儿子数年没见,三个儿子都陆陆续续成亲了,他这当父亲的,得去青州见一下儿媳和孙子。/k?a*n^s`h-u_y.e~.¢c*o?m_
另外,在裴潜的一番劝说之下,裴茂为裴潜暗中联系了两个人,便是卫固和范先。两人都是河东人,在河东素有威望。
……
建安九年(204年)如期而至,元月中旬,贾逵派人来传递消息,表示他愿意站队陈炎,裴潜松了口气。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裴潜终于准备去见杜畿了。
见杜畿时,裴潜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骠骑将军所派使者裴潜裴文行见过杜太守。”
“你是闻喜裴氏之人?怎么会为陈炎的使者?”
“正是闻喜裴氏,早年就效力于我主。”
“那你来见我所为何事?”双方一开始就有点话不投机,或许杜畿认为,自己作为一方太守,不宜去见敌方使者。
“我主囊括北方四州,尽取黄河北岸之地,除了河东。?w_e*n_x^u-e,b~o·o?k′.,c.o¢m¢我主海军纵横于黄河之上,河东孤悬于外。今年,我主必会出兵,攻打河东,河东已是不可保全,杜太守乃明智之人,当知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知我主大军不可挡,不如献河东而降,如何?”
“混账,我素无河东裴氏?忠孝节义,却不曾想会出现如你这般不忠不孝之辈,你裴氏乃河东大族,自当奉朝廷,岂能奉陈炎这个逆贼呢?便何况,你父裴巨光乃朝廷忠臣、老臣,你这般言语,辱没了你父亲一世英明。”
“杜太守所言不无道理,但我父亲与我裴氏,只尊朝廷,非尊曹操,曹操掌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视陛下为傀儡,欺压朝臣,才是逆贼,我主平定四州,匡扶社稷,欲救陛下于虎口,才是忠臣。”裴潜这番话有点强词夺理了,陈炎怎么看都不像对朝廷忠义。
“荒谬,陛下在长安受西凉人欺压,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可能丧命,当时我就在长安,我亲自所见,你父亲也在长安,幸得曹司空从长安接陛下回许都安置了下来,才使陛下免遭罹难。而后,曹司空也是尽心辅佐陛下,此难道不是忠臣吗?”
“曹操擅杀妃子,屠戮大臣,也是忠臣吗?”
“此乃不顾陛下安危,犯上作乱之人。?\小;e#说}宅¢?= ]-=最.新a,章(节§更¤新^=?快2”
“所以被曹操杀的人,难道都是犯上作乱之人吗?”
杜畿恼羞成怒:“裴潜,我不欲与你多做口舌之争。”
裴潜意识到自己有些激动了,没事跟杜畿争论曹操是不是忠臣干嘛?他大吸一口气,换了个思路,接着说:“杜太守,我主攻河东在即,河东兵力孱弱,太守不可能守住河东。”
“太守以为河东地势险要,紧守几个重镇或关口,就能挡我主大军,殊不知,我主攻河东,必是水陆并进,以战船攻打河东几个渡口,只需攻破任何一个渡口,便可大军上岸,攻打安邑,太守紧守关口,不过是徒劳。”
“且太守是关中人,想必已得到消息,关中大乱,去年底,马腾、韩遂相继起兵攻打长安。冬季之时,双方暂时休兵,今春季已到,大战再起。届时,我主大军亦会南下,攻打兖徐二州,曹操自顾不暇,关中、河东皆会一一陷落。若太守坚守河东,负隅顽抗,不过死路一条,不如献河东而降,保全性命,也使河东免于战事,岂不美哉?”
“陈炎大军来了又如何?我坚守河东,若河东破,我死了便是,又何惧陈炎?裴潜,若不是看在你父的面子上,我今日必杀你,你走吧!”
杜畿怒气未减,很快就下了逐客令。裴潜无奈,只好离开了,他的说降就此失败。杜畿听说他是来说降的,从头到尾都是怒气冲冲。虽然裴潜与其争辩也加大了其怒气,但从两人的对话来看,杜畿显然没有投降之心,而且早就做好了死守河东的准备。
……
建安九年(209年)一月下旬,并州上党郡长子城。
潘璋驻军这里已有八个月时间,他得到命令,伺机进军河东。春季刚到,他就做了准备,随时出兵。裴潜说降杜畿失败后,差不多五六天时间,潘璋就得到了消息。
一月下旬,潘璋和吕旷率五千大军,兵出长子。陈炎大军南下第一战,从并州开始,攻打河东。
潘璋行军八天时间,到达河内郡轵县,兵临轵关。此刻,他已经得到消息,曹休率三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