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门了。看到她就兴奋地大叫,“芙蓉不及美人妆,花儿……”
站在这里,还能隐隐听到稳婆接生的声音。
冯不疾不太高兴,小嘴撅老高。
“陈二奶奶在生孩子,陈二爷不愿意进医馆,在咱家院子里等着。真是的,咱家医馆是观音娘娘送子的地方,他还嫌腌臜。”
小家伙不愿陪木着脸的陈二爷,让吴三陪他,自己跑来这里等姐姐。/第\一_看_书`网~ .无~错,内¢容·
走进医馆东门,紫苏说道,“陈二奶奶两个时辰前开始发作。”
院子里不仅站着陈家婆子和丫头,还站了一个年近三十的妇人。
是陈大奶奶。
他们正因为冯初晨不在医馆而不高兴。
陈二奶奶因为冯大夫才一直住在医馆,她不在算怎么回事。
见她回来,几人才高兴起来。
冯初晨赶紧洗了手穿上工作服,去产房帮忙。
一个多时辰后陈二奶奶挨了王婶一刀,顺利生下一个六斤半的儿子。
陈二爷站在冯宅侧门口,乳娘把孩子抱给他看了一眼。
他乐得满脸开花,“好,好,你娘住在这里住对了。”
家里母亲大好,这里母子平安,一举两得
又对后面的小厮道,“拿五两银子赏大夫和稳婆。”
冯初晨非常疲惫,回屋斜倚在榻上闭目养神。
冯不疾进来拉着她的手说道,“姐,去上房吃饭,今天过节。”
冯初晨才想起来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她起身牵着冯不疾走进上房。
桌上摆着六菜一汤,还有两盘月饼,四个苹果,四个刚摘下来的石榴。
木槿禀报道,“半夏姐姐等到未时末姑娘还没回家,她就自己去定国公府给明夫人施针了。”
这是冯初晨走之前交待的。
众人吃完饭,坐去庭院里赏月,半夏才回来。
她有些沮丧,“明夫人和下人都不喜我去治疗。特别是李嬷嬷,话说得忒不好听。”
冯初晨道,“那你就更要好好努力,我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
“奴婢省的,一直努力来着。”
睡前,冯初晨拿出日记本写日记。
建章二十年,八月十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今天用心肺复苏救了一个乳儿,看到小生命在手心里一点点复苏绽放,感觉真好……
记下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
还有不能写的,她的穿越,一定能为这个时代的百姓带来更多生机。
她起身推开小窗,一轮圆月高挂空中,一根树枝正好印在月亮一边,叶子随着树枝摇曳着……
带着桂香的夜风拂面而来,她想起了前世。
一身唐装的爷爷,手机里美丽的妈妈,医院和小诊所里的忙碌光影……
时光荏苒。
夜里,她又梦到了爷爷,爷爷带着梳丸子头的她在诊所看病。
好奇怪,前世参加工作后她的发型一成不变,都是齐肩卷发,从来没梳过丸子头……
这个梦她清醒后还清晰地刻印在脑海里,让她坐在床上想了许久。
次日,明府。
明夫人躺在床上,冯初晨低头在她身上埋针。
明夫人问道,“听说汤尚书的孙子是你救活的,又施的上阴神针?”
消息传得还挺快。
冯初晨道,“汤小少爷与此生香无缘,不能施神针,我用了另一个法子……”
她大概说了一下心肺复苏。
明夫人听得连连称赞,“小冯大夫医术高明。”
她对自己更有了几分期待。
趁半夏不在,李嬷嬷悄声跟冯初晨说,“半夏姑娘的手艺比冯姑娘差得多,以后还是请冯姑娘亲自过来,晚些就晚些。酉时之前都行,晚了就住府中客房。”
冯初晨说道,“若我没有施神针,申时我能赶回家就过来。若我施神针了,全身无力,过来也做不了什么。超过那个时辰,还是得让半夏来。”
李嬷嬷也不敢说不。能强求冯初晨去候诊的都是世家大族,比如昨天的汤尚书府。
一切治完已经到了晌午。
丫头请冯初晨二人去厢房吃饭。
明夫人的饭菜都是正院小厨房做,滋补养生,特别清淡。
冯初晨在这里的饭菜也是小厨房提供。
今天小厨房管事洪嬷嬷亲自把饭菜端过来,态度谦恭。
“冯大夫尝尝我的手艺,这道杨林鸡我是专门跟御厨学的。不止我家夫人特别喜欢,阳和长公主也喜欢得紧,每次过来看夫人都会点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