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锦医春色 > 第六十四章 医馆开业

第六十四章 医馆开业

还另买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媳妇宋嫂子,三个十一至十三岁的小丫头。*s^h-a.n,s.h!a+n?y¢q¨.~c!o¨m.

宋嫂跟着王婶学接生。

三个丫头取名紫苏、紫芙、木槿,紫苏在医馆学习,紫芙学习制药,木槿跟着芍药服侍冯初晨姐弟和做家务。

为了好住,住宅西厢三间房都改成单开门,北屋住王婶,西屋住半夏和芍药,厅屋住另四个人住。吴叔一家也搬来了住宅这边,住倒座。

冯初晨月薪五两银子加提成。

王婶是被朝廷记名的稳婆,相当于前世的“主治医师”,月薪一两银子五百文加提成。

张稳婆没被记名,一两银子加提成。另两个辅助稳婆八百文加提成。

这三个稳婆都愿意来医馆工作,旱涝保收。

制药师父月薪五两银子,赵嫂子一两银子五百文,抓药师父一两银子,捣药小工五百文,杂工八百文。

他们没有提成。

半夏属于学徒,暂拿五百文大钱。

芍药、吴叔、吴婶也拿五百文。

宋嫂子几人、吴有墨暂定二百文。

几个奴才家里包吃包住,除王婶外,工钱都较其他员工低一些。以后医馆挣钱多了,再涨。

再加上其它花费,冯初晨已经做好前三个月,甚至第一年亏钱的准备。

她通过别的渠道挣了一些钱,又有上官如玉给的六百两银子,还是能够保证医馆正常营业。

她也不怕一直亏钱。

住院生产有多少好处,前世已经证明了。多用些时间,会让人看到那些好。

从这个月起,王婶几人挣的钱都自己留着,不需要上交。

王婶很不好意思。

在冯初晨的坚持下王婶方才答应,还说,“我就一个人,以后医馆缺钱,我再拿出来。”

能挣这么多钱,让芍药很是兴奋了一阵,还专门回家告诉父母这个大好消息。

“宅子好看屋里好看,走半刻钟就到了街上,走远路都是坐车……日子比郭地主家的小姐还好过。”

让她的两个妹妹羡慕嫉妒恨。

不过,医馆前面的两户人家和冯宅隔壁的一户人家听说那个宅子要当妇幼医馆,专门接生孩子,非常不高兴,怕污秽太重影响自家。

他们上门找冯初晨讲理。

这是冯家倚仗大,若换成其他人,早打上门了。

冯初晨已经想到这一层,先耐心讲了一套她的理论,“产房是观音娘娘送子的地方,怎么可能污秽……产房设在后面,离你们几家远着呢。?y¢a¨n~h.u,a¨l^u?o..`c\o-m+”

说是这样说,还是给他们每家挂红辟邪,又各包了一两银子的红包。

前面两家很满意,得了这么多钱,产房的确离他们家有一定距离,又有红布辟邪,碍不到自家。

隔壁的孙大娘依然不高兴,骂骂咧咧。

和气生财,冯初晨不愿意邻里之间关系太僵,晚上又让冯不疾去送了一匹温家送的绸缎,孙家才没继续闹。

七月初十开始,冯初晨就领着人在各处贴广告,不仅在城内贴,还贴去了外城和白马村周围。

同济妇幼馆重视产检,推行从怀孕开始去医馆检查,医馆会为每一位产妇建立病历档案,最大可能保证母婴安全……

医馆还推行卧式生产,减少产妇痛苦。

有冯初晨这样的大夫,王氏这样的稳婆,能同时为乳儿和产妇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接生。

前三个住院的产妇费用五折优惠,其他七月住院的产妇七折优惠,八月住院的产妇八折优惠……

妇幼堂有一套甲等病房,也就是特级病房。四间乙等病房,也就是普通病房。

只有住普通病房的产妇才有优惠。

然后就是一些广告语:

给宝贝最好的,从孕期开始。

专注娘亲和宝宝的健康,从孕育到成长。

安心、舒心、放心的母婴之家。

……

广告所贴之处,都有人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一群人围着听。

人们纷纷议论着:

“听起来不错。去那里生产,不仅产妇乳儿有保障,家里也清净。”

“啧啧,把一个个产妇拉去自家医馆生孩子,就不怕污秽之气都跑去他家?傻女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是冯医婆传人开的,脑袋坏掉了。怕有血光之灾,自家男人都要避着,她还招去家里。”

“听说医馆就在她家隔壁,天哪,她弟弟身体一直不好。”

“这不是把她弟弟往死里整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