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众人散去。\2.c¢y,x~s?w-.?n¨e-t/
方院判叫住冯初晨说了想请她去德春堂坐诊的事。
冯初晨很感激,这是第一个敢于请女子去当坐堂大夫的官员,算得上改革派,也是医者仁心。
她说道,“谢谢方大人,我想开一个医馆,救治更多的女子和乳儿。”
她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方院判听得眼神都明亮了几分,笑道,“这种医馆对乳儿产妇是一个福音。有想法,不愧是冯医婆的传人。若有难事来找本官,本官能帮忙的必定相帮。”
冯初晨道了谢,与半夏急急雇骡车去京兆府办医馆契书,户籍和医户、十两银子的手续费都带上了。
手续办得非常顺利,应该是胡大人跟主办吏员打了招呼。
回到北安坊天色已暗,一勾新月斜悬天边。
胡同口,冯不疾正牵着大头等得着急。
看到姐姐,小跑过来问道,“姐,怎么样?”
他知道姐姐没问题,可就是不放心。
半夏抢先说道,“姑娘考了第二名。哈哈,现在是冯大夫了。”
冯不疾眼睛瞪得溜圆,“姐姐考了榜眼?我的姐姐就是这么牛。”
小表情得意的不行。
冯初晨被逗得咯咯笑起来,“医馆契书也办下来了,名字叫同济妇幼医馆。以后再开个给成人看病的同济益生医馆,总堂叫同济堂。”
冯初晨把契书拿出来给冯不疾看了一眼。
因为冯不疾不是大夫,契书上写的是冯初晨一个人。以后请姚表伯、赵里正、冯长富作中人,写好股份分配,再拿去官府备案。
冯初晨拉着冯不疾走到第一个宅子侧面,指着东墙靠上房的地方说,“在这里开个门做医馆正门,病人从这里进入。不进胡同,减少对邻里的影响。
“东西厢房与倒座之间各加修一间小屋舍,一间当恭房,一间当烧水房及外借灶台。”
几人走到宅子后面。
后面是一片荒地,荒草中夹杂着野花,有几棵百年老树,一些灌木。
还有人在自家后墙根种了几排小菜和葱蒜,用篱笆围起来。
荒地另一边是一条小河,河水哗哗流着,在月色中闪着银光。
晚上这里非常安静,白天却异常喧闹。主要是洗衣的妇人,打闹的孩童,还有人把鸡鸭鹅赶来这里。
冯初晨指着医馆正房后墙说道,“除了厅屋,把东西屋和东西耳房那边的窗户都封死,后墙开小窗,东边两间做产房,西边两间做待产室,也是看诊室。¢x?x~s/s\y*q′.·c_o^m,
“窗户开得高些小些,外面看不到,也影响不到前面住户。厅屋中间隔个屏风,一半是稳婆的房间,一半放器具和被单等物……”
屋子有些少,若能在自家墙后搭几间小屋就好了。
但京城规划严格,不许居民私自在公共地段建房。
走进医馆,冯初晨又把其它房子做了安排。
西厢北屋单开门,是冯初晨的看诊室。厅屋和南屋是套间,为甲1号房,也就是上等病房。
东厢三间都单开门,分别是乙1号、乙2号、乙3号房,为普通病房,每间房住两个病人。
医馆现在的规模也只能如此,最多同时住七个产妇。
倒座有两间向外开门,一间为药房,两间为套间,是制药房。剩下一间是门房。
冯初晨讲得很详细,医馆雏形在冯不疾的小脑袋瓜里呈现出来。
他听得眼睛亮晶晶的,高兴了还要跳一下,握握小拳头。
晚饭后,冯初晨在纸上画了一套她用得上的手术器械。包括各种持针器、手术刀、弯针、钳子、剪子、镊子等,并标注了尺寸。
林林总总有十八样。
还画了产床及几条特殊凳子。
先做产床、凳子及侧切剪刀和侧切钳、持针器、弯针、镊子,这些是卧式生产及侧切的必须手术器械。
铁容易长锈,就做铜的。铜没有铁硬,但切肉缝肉还是没问题。
次日,把冯不疾送走,冯初晨带着王婶先去木匠铺,再去铁铺。
木工活容易,木匠痛快答应下来。
找到一位顶级铁匠。
他看着图纸一脸狐疑,“这些东西忒奇怪,剪子不像剪子,针不像针,钳子不像钳子。我之前没做过,看都没看过,难做,费时日,有些地方还要找金工师父一起做。”
金工就是前世的钳工。
能做就好,冯初晨为古代匠人点了个赞。
她指着几样器械,“先做这几样,其它的可以后一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