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我乃是蜀王!
李恪也不知道到底骑马狂奔了多久,他只是保持着半蹲在马鞍上,因为已经骑马狂奔了一晚上,都不敢再继续坐在马鞍上。本文搜:502TXT 502txt.com 免费阅读如果经常骑马的都知道,骑马是很颠簸的,并且没有正确姿势的话,还非常的磨大胯。李恪的大胯就是被磨得难受至极!终于,他终于远远的看到了远处关卡,跟随太阳一起从东边拔地而起。李恪因为紧张,都不记得了时间,只是在心里想着:“秦伯伯果然没骗我,确实不远。”但其实是因为李恪的马是汗血宝马,这才能比以往快,不然他已经在驿站厮杀了两次,怎么还会赶在太阳出来前到魏函谷关?李恪大老远就开始喊:“我乃是蜀王!速速开门!”不仅一边喊,还一边招手。“我乃是蜀王!速速开门!”“我乃是蜀王!速速开门!”.........城楼上站岗的士兵根本看不清,也听不清李恪在喊什么。但是看来人的速度这么快,还以为是什么三百里加急,赶忙打开城门。当守卫逐渐看清来人,身上还穿着府兵的衣服,也正好听清了来人大喊的。“我乃是蜀王!速速开门!”...............驿站内,正如秦叔宝之前预料的,外面的敌人哪怕是天亮了,也依然不肯放弃。此时的前院已经遍地是血迹了,几乎看不到一点干净的地方,就跟拿红地砖铺成的一般。驿站内原本八百人,也因为不停的大战,锐减到了一百人。遍地都是尸体,但是没人帮他们收敛起来,因为双方已经不知道大战多久了,双方累的都几乎站不起来。李恪离开后,驿站外的敌人再次改变战术,他们先是一波一波的来,不停地轮换攻击。前门还好,前门的地理优势下,一直没有太大压力。但是后门不行,所以后门也是最惨烈的。驿站守方起码有五百人死在这里,攻方死的更多!死了一半人在这里。兵法云:围师必阙。就是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给对方一个缺口,避免对方背水一战。但是杨勇不懂这个道理,只是一味的催促进攻,导致了锦衣卫们人人都报着必死的信念,三百人在这里大战到死,最后只剩下七人。攻方原本一千五百府兵的军队,进过了一晚上的激烈厮杀,现在只剩下四百人还能活动。不少府兵已经出现了惧色,进攻也磨磨蹭蹭。王叔不是不想射箭,或者用云梯,但是这些东西攻城器械,都被严格管制起来,如果没有一州都督的命令,根本拿不到。这也是为了预防某一支府兵造反,不至于拥有攻城器械。不得不说,这确实很有先见之明,要不是这个规定,这个小小的驿站,早就被攻陷了。王叔找到自家少爷:“少爷,去追击的府兵没回来,我们得赶紧走了!” 杨勇看了看眼前久攻不下的驿站,虽然不甘心,但是不得不放弃。造反是个严密的活儿,必须计划周密。按照计划,如果在上官家没有传出蜀王被刺身亡的消息,就要在天黑之前出兵攻打驿站,必须把蜀王抓住。只有抓住了蜀王,才能拿到蜀王身上的兵符,才能调集周围的府兵。但是如果没抓到,就要赶紧离开,因为一但天亮,就会有人去发现造反。其实根本不需要天亮,昨天晚上那么大的动静,周围的百姓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必须在天亮之前离开,赶往下一个地方,和硖石关的守将一起控制住魏函谷关的府兵。只要控制住魏函谷关,就能把整个陕州的通道都切断。原本秦叔宝以为,让蜀王离开驿站去搬救兵,就算最后没来,也能保全蜀王。殊不知,就是因为这样,才让李恪陷入了第二次危机。硖石关的守将是崤函古道造反的主要人物,从他刺杀李恪开始,就已经准备好万全之策。提前回到硖石关,就是为了整训府兵,然后再第二天和秦函谷关的府兵汇合,一起往魏函谷关走去。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陕州境内工程器械,刀枪剑戟之类的武器,全部存放在魏函谷关后面的仓库。魏函谷关后面,也正是陕州的刺史府和都督府的所在之地。这里当初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用来保护粮道和囤积粮食兵器的地方。正因如此,当李恪几乎半死不活的赶到魏函谷关,这里的守将却没有选择去救援驿站。因为昨天都督和刺史都去了上官家贺寿,全都经历了当时的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