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别驾也不知道殿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就给殿下解释到:
“有公主府,是长广公主的府邸。”
“长广公主?不认识,没听过。”
李恪不是看不起这位公主,而是真的不知道这位长广公主。
这位长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也不是杨师道,而是华州刺史赵慈景,当时她的封号是桂阳公主。
这位刺史一开始是隋朝的番州总管,她也是李渊起兵之前的支持者。
但是李渊起兵的时候,他正在长安照顾生病的老母,因为不忍心丢下母亲就被长安的隋朝官吏抓了。
后来李渊攻打长安才解救出来,又给封了个刺史。
正巧桂阳公主也喜欢这个赵慈景,李渊就把女儿嫁给他,两人一起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赵慈景又找了一个小妾生了个孩子。
又后来,这个赵慈景被派去攻打河东地区的,但是当地有个隋朝的忠臣能臣,不仅在隋炀帝都被杀了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坚守,而且最后战死在当地。
这一仗打的极其艰难,赵慈景也跟着战死。
他一死,他的妻子和小妾还有三个孩子就成了孤儿寡母。
李渊就把桂阳公主接回来,而桂阳公主是个恋爱脑,她觉得小妾和小妾的孩子也是赵慈景喜爱的人,就一起带回了皇宫。
武德三年,李渊想拉拢虢州地区的杨家人,就把桂阳公主改了个封号,成了长广公主,嫁给了杨师道。
而李渊之所以要拉拢杨师道,完全是出自地利政治需要。
隋文帝登基后,因为自己是篡位自立,属于是得位不正。
而在隋朝之前的北方王朝都是胡人建立的王朝,他们不讲究汉人的什么礼法什么儒教,所以他们换皇帝杀皇帝都没负担。
但是隋文帝杨坚是正儿八经的汉人,而且隋文帝还重新扶持了崔家人。
崔家人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家学教的就是儒学。
所以崔家人就劝隋文帝,应该给自己找个正经的家族,宣誓自己是正经的儒学皇帝,讲礼法的皇帝。
隋文帝就看中了弘农杨家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人家族,而且历史声望一样不低。
当时的弘农杨家也巧了,正好需要一个靠山。
因为弘农杨家自从司马家的晋朝衣冠南渡之后,之前的杨家大人物都去了南方,就在北方的都是不重要的杨家人。
所以这些杨家人在后来的五胡乱华、南北朝时期都不被北方的胡人王朝重用看得起。
加上他们家族处在南北王朝对立的中间地带,更是天天换国家。
今天北方打过来,他们就是北方国家的人,明天南方打过来,他们就是南方人。
这样来回横跳,自然需要灵活的底线和能屈能伸的好膝盖。
北魏时期,尔朱荣称为了“超级大权臣”,不仅是打压崔家那样的汉人门阀,更是打压像弘农杨家这样来回横跳的家族。
尔朱荣死了后,他的侄子更不得了,不仅是在太原杀了皇帝,还把杨家人一顿抢。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家人就在隋文帝找来的时候欣然接受,对外宣称杨坚就是从弘农出去的。
可是在弘农的杨家人是答应了,之前跟着晋朝衣冠南渡的杨家人不答应了。
因为分家的原因,两边的杨家人几百年来都在吵谁才是杨家的正统,谁才是杨家的主家。
隋文帝找的是北方杨家人,就是单方面的官方宣布,北方杨家人是主家。
南方杨家人当然不干,因为杨家的声望都是他们南方杨家的老祖宗建立的,他们才是嫡系出身。
当年把北方杨家人留在那里,就是因为他们不是嫡系出身。
所以南方杨家人不承认杨坚是从他们杨家出去的,是半路改姓的杨。
杨坚才不管南方杨家人怎么说,反正就认定了北方杨家人。
而汉人和胡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名正言顺”,如果你的身份不正,那你说什么都是屁话。
加上隋朝才刚刚统一南北,南方和北方的百年矛盾不好调和,所以南方的杨家人就挑起了针对北方杨家人的“大礼之辩”。
到处宣扬北方的杨家人出身低微,前几百年里左右横跳,枉为人子之类的舆论。
隋文帝又不敢出手镇压南方的杨家人,就和北周武帝对李百药父亲的安抚,还有李渊对隋朝旧吏的安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