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482章 神童“上官依”

第482章 神童“上官依”

阿福站在最前面,把绳子系好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啪!”

监工站在阿福前面,挥动鞭子在空中抽响一声“脆响”。

“起船咯!”

随着监工那声 “起船咯” 落下,阿福和一众纤夫们齐声喊起号子,身体前倾,双脚用力蹬地,粗糙的绳索瞬间勒进阿福那满是旧伤的肩膀,钻心的疼痛袭来,可他紧咬着牙,一声不吭。

烈日依旧高悬,炽热的阳光烤得地面滚烫,阿福的双脚仿佛踩在炭火之上,每一步都艰难无比。

汗水如雨般从他额头滚落,模糊了他的双眼,可他的目光却始终坚定地望着前方。

监工这时候对着阿福大喊:

“说了多少遍了!不要抬头!不要抬头!你怎么回事!”

阿福被训的又微微低下了头。

在阿福拉纤的过程中,身边会有那个大人物的带刀侍卫,骑着高头大马,时不时的路过。

貌似,只有那个大人物坐船,其余的人都不坐船。

阿福心想,坐船的人越少越好嘞,这样自己拉的更加轻松。

今天的太阳是毒了点,但是从河面吹来的风,减少了酷热。

嘿哟,嘿哟。

脚步如飞向前挪。

嘿哟,嘿哟。

力拔山兮气势火。

嘿哟,嘿哟。

心向远方不蹉跎。

嘿哟,嘿哟。

汗水洒落成江河,

嘿哟,嘿哟。

重任压肩腰不驼,

嘿哟,嘿哟。

信念如磐志不磨。

嘿哟,嘿哟。

困难险阻奈我何,

嘿哟,嘿哟。

齐心协力力量多,

嘿哟,嘿哟。

一路高歌奏凯乐 。

纤夫的喊声,吸引了站在船头的李恪看去。

这时,身后传来声音。

“雍州别驾,上官仪,见过蜀王殿下。”

李恪转身看去,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正对自己拱手行礼。

“你是?”

“陛下有旨,蜀王出行,沿途衙门必须保护安全。”

“你这么年轻,就是雍州别驾了?”

上官仪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长安所在的州,叫做雍州,而上一任雍州牧,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登基后,就没任命别人当这个雍州牧。

“牧”,就是一州的主政长官。

“刺史”,也是一州的主政长官。

这两个官职都是起源汉朝,最初“州牧”才是地方上的长官。

但是因为“州牧”的权力太大,是地方的土皇帝,后来就新建立一个官职“刺史”,来监督这个地方上的土皇帝。

因为“刺史”只接受御史大夫的管理,所以不怕“州牧”,而且“刺史”还能检举“州牧”。

久而久之,“刺史”就取代了“州牧”,尤其在汉末黄巾起义,地方上能自己招兵后,“刺史”更是被视为一州老大。

但到了隋朝,隋文帝因为是篡位,所以怕地方上的人不服自己。

就又把“州牧”扶持成了一方长官,打压“刺史”的权力。

可是到了李渊建国,李渊为了接收隋朝政治遗产,收了很多隋朝时期的旧官。

李渊也怕这些人不服自己,又扶持“刺史”成为了一州长官,并且还取消了地方上的“州牧”官职。

真正让刺史成为了一州主官。

这么来回调换,其实就是权力的博弈。

在李渊之前,州牧和刺史是一起并存的。

扶持一个,打压一个,就能让地方上的权力陷入内耗,不会威胁到长安的中央权力。

而且这当中的两方,都会为了权力,努力向中央的朝廷的示好。

可是李渊保留了三个地方的“州牧”长官,取消了这三个地方的刺史。

长安的雍州牧,洛阳的河南牧,太原的太原牧。

太原是李渊的起兵之地,肯定一直在自己手里。

而李渊又一直住在长安,那长安肯定也在自己手里。

洛阳更不用说了,那里在隋朝就是陪都。

保留着三个“州牧”,是为了表示这三个地方,是被中央直辖,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那这么重要的地方,能在这里当官的,忠心、本事、二者缺一不可。

曾经的太原牧,一开始是李渊的女儿,娘子关的缔造者,平阳昭公主。

平阳昭公主死后,就是齐王李元吉。

长安的雍州牧,经过一系列的权力斗争、妥协、被李世民牢牢把控。

后来,李世民打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