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292章 集权手段

第292章 集权手段

第292章 集权手段

朱慈烺最终主持将海南从广东划分独立,成立了“南洋镇”,并将其作为未来南洋水师的基地。

这一举措引发了政局内外的波澜,尤其是郑家对这一决定的反应备受瞩目。

郑家的海外贸易在福建和台湾的影响力巨大,如何协调他们的利益与新政权的军事扩张成为关键。

最初,朱慈烺的态度十分强硬,给出的条件几乎让郑家难以接受,试探意味十分明显。

他想看看郑家会如何反应,特别是在这些年来郑家凭借海外贸易所累积的实力,实在让人有所顾虑。

但郑家并未表现出要与朝廷,鱼死网破的决心。

在张煌言一再劝说之后,郑家当前的主事人郑森意识到,与其硬碰硬,不如选择妥协。

毕竟,朱慈烺不仅在战场上展现了强悍的能力,他的统治也在渐渐稳固中。

不过,郑森虽然对朱慈烺的强势有所畏惧,但他更清楚郑家的利益必须在这种局势中得到最大化。

因此,表面上的合作,实质上的利益争夺便在暗流涌动中展开。

郑家最终保留了漳泉二府的直接管辖权,但在军事上,朱慈烺却寸步不让,绝不允许郑家保留过多的兵力,这一安排可谓暗藏杀机。

郑家若要维持台湾的控制权,便必然要耗费大量资源和兵力,而这一代价足以削弱他们在福建的势力。

对朱慈烺而言,攻取台湾虽然是功在千秋的战略决策。

但短期内看不到多少实质利益,甚至可能是一场亏本的买卖。

然而他深知,如果郑森无法成功占领并维持对台湾的控制。

那么郑家便没有理由继续维持那支庞大的水师和船队,这也成为他实施进一步整军、削权的关键。

正因为此,朱慈烺不担心郑家会主动挑起战事。

郑森的盟友们,也不会支持他,这些复杂关系反而为朱慈烺提供了逐步瓦解郑家势力的机会。

在这场政治与军事的博弈中,郑家始终处在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攻下台湾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尤其是荷兰人拥有比郑家更为强大的海军力量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但如果他不攻取台湾,那他将失去继续保留大量军队的合法性。

而如果他成功拿下台湾,他的兵马也将因此大大削弱,再无余力反抗朱慈烺的中央集权。

几番磋商下来,各方势力终于在“内阁大会”之前勉强达成一致。

此时的郑芝龙和他的儿子们经过慎重商议后,认为虽然失去了一些土地,但在福建的控制力和相对独立性仍能得到保障。

通过海运可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攻下安南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长远发展的新契机。

台面上看似和谐的局面,其实是台面下经过无数次不见光的交易和利益交换换来的,所谓的“其乐融融”,不过是各派人物在近半个月的激烈博弈后,勉强达成的妥协。

土地、人口、兵马的分割,工坊和贸易的重新分配,都成为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砝码。

而朱慈烺也借此机会,通过外力的支持,推动他对于新朝制度改革和权力制衡的计划。

内阁大会上,看似和气的讨论与决策,其实早已在暗中敲定。

朱慈烺借势而为,虽表面上做出了部分让步,实则在稳步推进他的一统大计。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各方的实力逐渐被削弱,中央的力量将再度集结,朱慈烺将彻底掌握大局。

.

随着中原各地陆续被收复,持续了数十年的中原战乱终于告一段落,整个华夏大地迎来了难得的短暂和平。

然而,在新明王朝表面的平静之下,一场新的风暴却在悄然酝酿。

随着李过北上、郑芝龙南下,各自掌控的区域逐步进入夏粮征收的阶段,朱慈烺也开始筹划一场严厉的反腐行动,并着手全面革新行政体系的计划。

所谓的“严打腐败”,并不仅仅是针对贪官污吏的道德惩戒,而是一项深具政治考量的举措。

在这个时候,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是朱慈烺维持权力和清除异己的必要步骤,而反腐,正是这一过程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仅能够以“贪污腐败”之名扫除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僚,还能借此巩固基层士兵和百姓对他的支持,迅速提升自己的声望。

在没有有效监督和权力制衡的官僚体系中,朱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