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天幕:开局盘点历朝太宗 > 第143章 蜀地曹有闻

第143章 蜀地曹有闻

宋开宝八年

赵匡胤先前还以为这赵彦呐是那种老成稳重的将领,所以一直守着不愿意出战,结果他就是单纯的怕死不敢战。

“之前让赵彦呐支援洛阳他也没去,边事怎么能交到这种人手里?”

沔州是西陲门户,此地北瞰关中、东连襄邓,一但失守,蜀地就要面临蒙古大军的兵锋了。

“赵彦呐该死!”

【高稼命令宋军依山为阻,多张旗帜击鼓呐喊以为疑兵,自已居高督战,决心死守沔州】

【赵彦呐还算有良心,派何邻等人前去支援,但何邻他们直接学习主将,看见蒙古军来了就跑,这让宋军失去了战心,高稼被围战死,沔州陷落】

【这时赵彦呐又跑到了陕蜀咽喉青野原,这个地方在沔州北面,果不其然他陷入到了蒙古军的包围之中】

大唐贞观三年

李世民也无语了,这个人怎么想的?沔州不守,跑去守北面的青野原,宋朝怎么让他当这个四川制置使的。

这个人大概率还是被西边的蒙古军队追的太狠,导致跑错了路,不然往南边跑不是更加安全吗?

“跑路还不会跑,宋军就没有一个靠谱的。”

【青野原十分重要,赵彦呐所部的宋军也不能就这么放弃,于是屯驻石门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率军往援,曹友闻是曹彬的十二世孙,精于军事,果敢善战】

【他先是派弟弟曹万抄小道支援青野原,再亲率精兵迅速赶到,随后与守军内外夹击,解赵彦呐之围】

【这时蒙古军先锋汪世显部转攻大安,曹友闻回师击败了他,然后开始分派各部防守,他派摧锋军统制王资、踏白军统制白再兴去鸡冠隘(陕西勉县)防守,命左军统制王进据阳平关】

【阔端又派出了数万兵马进攻阳平关,此地一旦失守,蜀中腹地就要受到威胁,曹友闻立刻亲自率军击退了他们】

【而后曹友闻料到蒙古军会转攻鸡冠隘,急忙派陈庚、当可率兵支援,两人同守隘的王资、白再兴部配合两面夹击,大败蒙古军】

【干完这些,曹友闻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仙人关,击败了那里的蒙古军】

宋开宝八年

看到现在,赵匡胤总算能够舒缓一下内心了,大宋至少不全是废物,还有一两个能用之人的

“好,真是好!国华,你的后人不错呀。”

赵匡胤一边拍着手,一边看向曹彬,不愧是我倚重的大将,后人也如此英勇善战。

至于曹彬在赵光义故事的表现,他早就忘了,那都是宋太宗的锅,我忠心的大将,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大明永乐年间

“曹友闻英勇善战,可惜独木难支啊,要是他主管蜀地军事,说不定还有机会。”

朱棣啐了一口赵彦呐,他知道马上曹友闻就要被他坑死了。

南宋自身的实力是能够阻挡住蒙古的,可惜就是一直在内斗,力不能往一处使,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够发挥用处。

【蒙古的攻势暂时受挫,但随着大军尽数赶到,南宋很快就只有招架之力】

【元太宗八年九月,阔端再次发动进攻,接连夺下武休关,兴元府,随后攻向大安】

【对此赵彦呐命令驻守仙人关的曹友闻防守大安,千万不能丢失这个蜀口门户】

【而曹友闻认为大安地势平坦,利于蒙古骑兵攻战,建议仍扼仙人关险地,以此威胁蒙古军后方,使他们不敢长驱直入。赵彦呐拒不听从,一日发七道令牌,逼迫曹友闻转守大安】

南宋

岳飞看着面前的十二道金牌,又看了看天幕上七道令牌,他一下就陷入沉思。

“曹友闻会听从吗?大安就是个死地,如果听从这个命令,他必死无疑。”

那我呢?

【九月九日,曹友闻退到大安,接着他和众将研究了一下目前的局面:大安无险可守,唯鸡冠山一堡还算险要,但无粮无水】

【思考再三曹友闻制定了一个计划:派曹万率军一万驻守鸡冠隘,自已则率精锐万人设伏。蒙古军来攻,曹万战过一场之后佯败入堡,曹友闻则乘机捣其背,以鼓声为号内外夹击】

【二十一日,曹友闻带领精兵自大安渡江逆上300里,一路跑到刘溪、黑水一带谷地设伏】

【二十二日,蒙古军赶到,曹万、刘孝全等在阳平关外与之交战自辰战,到日暮,曹万等人退入鸡冠隘堡,蒙古军于是围困此堡】

【二十七日,曹友闻探知蒙古军已掠大安,立马命令全军赶往阳平关,不久遭遇暴雨,夜暗难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