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起吃饭,那两个孩子好像变了些。
但林二丫记着他们之前欺负过二姐的事情,自然不会突然对这俩孩子有多少好感。
可刚刚阿弟的一番话让她的心震了好几下。
原来有人撑腰的感觉这么好。
她替大姐感到高兴。
也为自己而感到高兴。
是啊,阿弟说了,这也是她和三丫的家。
林二丫高兴地擦了一下眼角的泪珠。
“二姐,”林三丫风风火火跑进来,“我跑了好几家,得亏大伯娘家有你说的那种鞋……样子,你怎么啦二姐?”
林三丫凑近了看向二姐。
林二丫支支吾吾地道:“刚才风大,眼睛进了个沙子。”
她一把接过鞋样子就给妹妹派了个任务,“三妹,你去周家村接一下大姐、大山和小水她们来,我今日买了好些菜,让二姐也回来吃顿好的。”
“哎,我这就去。”
林三丫也不想再吃煮豆角了,听到今日会做好吃的,立马就要往外跑。
林珩却在屋里叮嘱,“就说阿奶让她回来帮忙,家里的活忙不完啦。”
“知道啦!知道啦!我又不傻!”
林三丫鬼灵精怪地对着林珩的窗户敲了敲,高昂的声音传的老远。
吴老太今日拿到卖药膏的一两银子,刚做了个美梦。
她不能跟人说自家赚钱了,就自己穿了大孙之前买的布做成的衣服去村口老太太堆里炫耀。
只是她的话刚出口,还没看到众人的反应就被小孙女的大嗓门给吵醒。
顿时气急,“死丫头,大下午的叫那么大声干啥,看我不打死你!”
林三丫吐了吐舌头,赶忙跑开了。
林珩在里面心算了下每家应得的花费。
让二姐把钱对了下。
村里赶上第一班车送来药草的人家有十一户。
其中三户人家送了石菖蒲,合计三十三斤七两,得钱六百零六文。
其余大多挖的水菖蒲,共八十七斤,得钱八百七十文,平均每家能赚个八十文钱左右。。
这个时代,一个成年男子去镇上做瓦工、修墙盖房,一天也就是六十文钱。
八十文钱的收入虽说是全家的妇人孩子一起劳作的成果,却也不容小觑。
得知二丫从县城里回来。
早有妇人们朝家里张望。
见三丫出门,桂花婶子率先跑过来。
见小院的门掩着,桂花婶心虚地推了一把。
早上她闹了一番动静,也不知道吴婶子会不会生气。
“吴婶子,在吗?”桂花婶推开门,朝堂屋掩住的大门问道。
林二丫听到动静,开了门,“哟,是桂花婶子,来的可真快啊!我到家也没多大一会儿呢!”
桂花婶子也看到林二丫算好的铜钱,高兴地上前堆笑道,“是啊,二丫啊我看出来了,你就是个顶顶能干的姑娘,以后谁要是娶了你做媳妇,可不得高兴死了,又会算账,又识字的!”
林二丫在徐家做丫鬟偶尔有机会识得几个字,加上家里最近买药膏要算账的缘故。
林珩便拿之前剩下的白纸让她做了个简易的账本。
家里的账算不算的明白林珩不在意。
今日早上的一出,他已经看出来自己必须得把外面的账给算明白,否则,诸如桂花婶之列估计能把人烦死。
林珩把每家的钱算的清清楚楚,纸上是二丫独特的记账方式。
桂花婶她不会写,她就写了个桂,画了一个类似小花的形状的符号。
“桂花婶子你看看。”
林二丫将账本递给她,指着上面的标识,道:“你家的是水菖蒲,一共是十三斤半,卖得一百三十五文钱,除掉一文钱的捎带费,就是一百三十四文。”
“你数一数对不对?”
林二丫语气很是平淡,“别说我家耽误你赚钱了,也别说我阿弟哄你玩的话,谁家哄人玩,也不会将家里赚钱的事儿说出去,你说对不对?桂花婶?”
桂花婶一张脸臊的通红,“对的,一定对的,大珩之前是读书人,二丫你也是个有见识的,一定不会欺负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