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奇怪,山上几乎到处都是坚硬的石头,那个地方却几乎全部是松软的土壤,即便有石块也是很酥软的,他们挖得十分顺利,不多久,挖出来的土壤已经十分潮湿了,他们知道这里肯定有泉水,于是大家干活的劲头更大了。
当一个人一铲子挖下去,弄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之后,泉水顿时涌了出来,人们快速从那个大坑里跑出来,水位快速上升着,没多久就把整个大坑灌满了。
干渴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让泉水澄清下来,就着急地喝起来。
“多么甘甜的水呀!我从未喝过这么甜的水!”一个人说。
“是呀!这水真是太好喝了!”大家都跟着说。
不管大家怎样喝,那个泉子里的水,一直是满的,不过也一点也不往外溢,真是太好了。
终于找到水了,人们围着山泉又唱又跳,整个山上的人们都非常高兴。待到人们都喝足了,山上的鸟儿也飞过来喝水。
山上有了水,人们在山上生活就没有那么困难了,最终人们在山上躲过了那场战乱。是这水泉拯救了大家,后来人们把那个水泉叫“救生泉”。
“这是多么好的事呀!你竟然不答应!”一群喜鹊喝过了水说,“你救了大家的命,大家会感激你并永远记住你的!我们要是有这样的本领,我也这样做,可惜我们没有。”
“你们认为我是冷酷无情的家伙吗?我又何尝不想为大家做一些事呢!可是你不知道呀,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战争吗?那根本上是因为他们是贪得无厌的家伙,他们的欲望几乎永远都没法满足,今天我救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了我的存在,等他们度过了这一劫,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无耻的坏事,这是我最害怕的。”龙泉说。
“真是这样吗?我觉得他们没有你想得那么可怕,他们也是有情有义的!”喜鹊们说。
“你们懂什么呀!对他们的疯狂之举,我也不敢相信,但是他们一定会这样做的,我知道一定有一场劫难等着我!”龙泉忧郁地说。
“是呀!龙泉说得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真是那样,我一定会竭力保护他,否则真是对不起他了。”银杏树想。
好在龙泉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时光慢慢流逝着。山上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很多有修养的人都渴望到山里去居住,再加上大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有很多人前来朝拜大树,后来,山上来了一位僧人,他在银杏树下建起了一座寺院,那个寺院虽然非常简陋,但是前来烧香拜树的人却特别多,于是定林寺的香火越来越旺。
后来,银杏树知道了寺里住着的主要是和尚。当然,看上浮来山这个地方的,不仅仅有和尚,尼姑与道士们也都看上了这个地方,于是分别在前面和后面建起了尼姑庵和道士观。这些地方的香火都非常旺盛,很多有名望的人慕名而来。
这期间有一个著名的人来到了这里,这人的名字叫刘勰。刘勰是一个著名的文人,他喜欢游山玩水,也擅长写作。来到浮来山这个地方之前,他已经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是一来到这里,他还是被这里的独特风景所吸引,他前前后后把大山看了一个遍。
他觉得浮来山三峰鼎峙而又拱围相连,唯有东面微开敞,构成藏风聚气幽境,格局实在特殊。他就问别人这三座山的来历,于是别人就给他讲了下面的神话传说。浮来山主峰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据神话传说:在远古时代,浮丘仙翁云游到此,见沭河一带土地肥美,碧水长流,桃红柳绿,景色宜人,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青山点缀,于是他便从远处挟来一山安放在此,即为北面的“佛来峰”。后来水神漂游到此,见独峰耸立,孤单无侣,于是也施展法力,从水上漂来一山与佛来峰相依为伴,即为西面的“浮来峰”。两峰相连不成格局,一夜之间不知从何处又飞来一山,坐落在两峰的南面作为屏障,即为南面的“飞来峰”。于是三峰耸峙,如龙盘虎踞,迤逦连绵,世代相传,人们把三峰统称为“浮来山”。
当然神话传说并不可信,但是从自然方面来说,后来人们从山上多次发现的三叶虫化石和其他海生动物化石来看,早在4亿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浮来山确实曾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并沉积了深厚的岩层,海水退去之后浮现于世,便形成了现在的浮来山倒是真的。
在这里他除了听到了动人的传说,也听到了很多关于大树的、关于莒国的真实故事,这些自然和历史的东西确实能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悠久和沧海桑田的变化,在这些故事中,“勿忘在莒”的故事就非常令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