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墨珲父亲之前打下的基础,当年沈书记不也说过么?煦铤书记有思路,有办法。”
杨琼想起往事,笑道,“当年我在合闵区,当区委办主任。”
沈冬辉道,“叶家家风好啊,我印象很深刻。你爷爷那时候来调研,他没带随行人员,也没带司机,自己跑我们当时一个专门造汽车零件轴承的厂子里去了,没打招呼,没任何通知,一个人去厂里和工人聊了一上午。等那个厂长得到消息,通知我们,我们再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了。他们那一代领导干部的作风,真的不一样,我一直对他很钦佩。”
叶墨珲道,“所以我爷爷让我到区里来,也是希望我踏踏实实干点事。”
瞿斌道,“墨珲一看就是实干派。”
这话就纯属吹捧了,叶墨珲就当是真话听了,其实也知道,若不是叶儒平孙子的身份,又怎配和这些领导坐在一起说话?
但现在他得担起责任,至少做一天和尚,就得准时地撞一天钟。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今这形势,要无过其实都挺难的。
昨天听了卞祖德的一肚子苦水,他也已经有觉悟了,这活难干。
沈冬辉虽然退了,但工作经验丰富,倒是给他指点不少。
他从一带一路说到中部崛起,说的都是如何围绕这些国家战略搞本地的经济,不少看法很务实,也很实际,并不是空谈。
他说产业空心化才是现在很多区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渤江是有工业基础的,不用另起一套,原本就是做汽车工业的,无非是补齐现在产业链条的短板。
他说,如果能落地一到两个重点产业项目,那就更好了。
从现有格局看,中部汽车城,渤江是不可能了,但是不少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商,落户在渤江。
可以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上挖潜,节约企业成本。
或者是下游做配件组装,也可以增加企业粘性。
他让叶墨珲找一个小一点,可操作的切口去做。
“你在任时间,我倒觉得未必会长。一个人在任上,往大了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往小了说,官场三昧,别的不说,政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好高骛远,做点实实在在的,我看以修和的风格,再加上迪宇也比较务实,肯定能看到你的成绩。”
这话说得很中肯,叶墨珲家里,每到逢年过节,就跟体制内开会似的。
官,他见多了。
务不务实,有没有见解和想法,他还是能感觉到的。
沈冬辉说了这些,又对身边的杨琼道,“把小叶放渤江,很好。他爷爷是我老领导,我又和他爸共事过,革命事业代代传承,你要支持他。”
沈冬辉给叶墨珲的感觉,比刘子山更激进一些。
这样的人干事果断,爱憎分明。
被他赏识,应该是件很幸运的事,可如果被他厌恶,恐怕日子会很难过。
而刘子山则不同,说话虽然也直,但有时候,还是会圆融。
总体而言,两个人都是务实派的领导,应是志同道合,难怪关系不错。
杨琼是沈冬辉一手带出来的,把沈冬辉当师父,她道,“领导您放心,墨珲肯从部委下到地方工作,这份觉悟就不一般,我会全力配合支持的。”
区委副书记可是党委的三把手,叶墨珲连忙说,“是我在杨书记的带领下开展工作,还请杨书记多教导。”
杨琼道,“不敢说教导,但传承这件事,我会尽力做好。”
今次只是闲谈,两个小时之后,叶墨珲就告辞了。
瞿斌本打算送他,但叶墨珲说,他要去市中心逛逛,二人就此别过。
道别之后,叶墨珲终于松了口气。
好在还有半天可以休息,也算可喜可贺。
周末不需要在文山文海里苦心孤诣地憋材料,甚是快意。
但要应付人情关照,也是一件累心的事情。
他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去买一辆车,否则出行实在不便。
入职基层,低调为要,据说基层的收入比部委要高一点。
清贫的公务员,搞辆代步车,还是以经济实用为主,他考虑买新能源车。
就近找了家商场,比较了几家,最终决定帮母亲大人增加业绩,选了九汽当前最热的一款suv,登记试驾。
他在登记簿上,意外看到了祝玫的名字。
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