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323章 问政 2

第323章 问政 2

朱翊钧是大明的皇帝啊。

他有守业之责。

他高高在上。

此时,他却能从社稷,百姓两者之中,选择百姓。

不管是政治作秀,还是发自内心……

都不得不让乾清宫中的这些重臣们,内心发颤,由衷的敬佩。

海瑞微微颔首,神色激昂,似对皇帝的话触动颇深。

张居正则神色凝重,目光之中,竟是也有些动容。

沉默片刻后,张居正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圣明,微臣所虑不周……海都御史所言极是,一条鞭法确有诸多弊端需加以改进,微臣愿与诸位同僚共同商议,力求使此法更加完善,既利朝廷,亦惠百姓。”

海瑞亦拱手道:“陛下心怀百姓,实乃万民之福。臣愿为陛下分忧,与张大人等共同完善一条鞭法,确保其能真正造福百姓。”

海瑞的话一出口,张居正便迫不及待的说道:“海都御史公务繁忙,等着我们重新拟定后,在告知您如何?”

海瑞对于张居正来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

他对于海瑞,是打心眼里面不喜欢。

海瑞此时掌管着都察院,在这几年中,刑部的民间官司,发回重审的频率非常高。

他是真看卷宗,而且意气用事。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民间财产纠纷的案件,重审的占比是最多的。

面对这种案件,不问是非曲直,青红皂白,总是有权有势的败诉吃亏,若是重审结果他不满意,接着重审,反正到最后,都要达到他的满意。

还有太爱惜自己的名声了,特别是民间百姓对他的评价,官员出行是有规定的,马车这是标配,有些人还做轿子呢,这出行费都察院是可以承担的,但海瑞,从来不领这个银钱,天天起个大早,步行上班……

这一下子,便把满朝文武都比下去了,有些人敬佩他,也有些人记恨他……这是相辅相成的。

朱翊钧听着张居正的话后,微微点头,他看了一眼海瑞:“海爱卿,给咱们的首辅一些时间,他们操持好之后,朕还会叫你来听的……”

“是,陛下。”

“张爱卿……”

“臣在。”

“朕很早之前,曾对你讲过,想要取消人头税,这个,希望在下一次奏陈的时候,能出现在这个新律法之中……”

“是,陛下。”

朱翊钧并未在此时,对张居正说那么多他的想法,他在宽慰一番张居正等人后,便让众人离开了乾清宫。

张居正,海瑞,申时行,张学敏四人行了礼后,便缓慢退出乾清宫。

不管是去内阁,还是去都察院,他们都是一条路。

张学敏,申时行二人走在后面,而张居正,海瑞二人便是并肩而行,走在前面。

起初的时候,两人一路无话。

等到张居正马上要到内阁的时候,他停下了脚步。

”海都御史……“

海瑞闻言,也停下了自己的脚步,看向张居正。

“这世间啊,不是非黑即白,一条鞭法之推行,乃是为了大明社稷之长远,若不先使社稷富强,又何来余力顾及百姓,你可知,今日你在乾清宫中说这些话,对我大明,哼,影响深远啊……”

面对张居正的发难,海瑞是丝毫不惧,当然,在嘉靖年间,他连皇帝老子都不惧,当然不会此时的张居正了。

“首辅大人啊,此言差矣,民乃国之根本,社稷之根本,若不顾百姓死活,国家又岂能长久富强,社稷又岂能安于泰山,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明正统年间,于谦于少保,便已在奉天殿中,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振臂而出,百姓之福祉,当为首要考量……”

张居正听着海瑞的话,只是微微摇头:“海都御史,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的大明不是你眼中的大明了,也不是于少保在的正统年间了,此时的大明内忧外患,若不先整顿财政,增强国力,如何抵御外敌?又如何解决诸多难题?在我看来,只有社稷强大,才能解决很多事情……”

张居正说的也是实情,所以,他迫不及待的为朝廷续命,在现在这个时刻,实际上两人都没有错。

“首辅大人,若在推行新法之时,一味追求国家富,社稷强,而不顾百姓之苦,必将激起民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若不安,国家又岂能安宁?”

海瑞从头到尾,跟张居正说的每一句话,都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