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大魏乐府令 > 第379章 气运之术

第379章 气运之术

所以后世君王在选择继承人时,要先经历一次考验,目的是检验这个孩子有没有能力继承龙气。只有通过考验的王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而这个考验在不同的王族各不相同。

楚国王室有专门侍奉他们的巫师,还是九黎大巫,虽然没有能力让龙气强行附着在哪个君王身上,但却有鉴别王室子弟能否承载龙气的手段,那便是鼎祭。

鼎祭是一种需要动用气运鼎和王族之血,君王要在斋戒,沐浴,祭祀,祈祷之后才能举行的重大仪式,而且只有王族的主要成员能够参加。

拿楚王给太子熊柱举办的鼎祭为例,有资格参加的除了刚出生的熊柱之外只有四个人:首先是楚王,这个不必多说自然是最重要的人物。

第二个是大宗伯,也就是主管王室宗亲事务和太庙祭祀的王亲,望北公熊追。

第三个是王族的大祭司,给熊柱主持鼎祭的大祭司是屠杰,屠杰死后屠修才成为了楚王一族的大祭司,二人是叔侄关系。

最后一个便是王子生母,也就是熊柱的母亲。

流程大致讲一下得了,大祭司以歌舞祭品通灵上天,然后念咒汇报今天是来搞鼎祭的,接下来楚王亲手用针扎破孩子的手指,大宗伯抱着孩子把血滴进气运鼎中,然后四个人围在气运鼎旁边看。

熊柱的血在滴入气运鼎的瞬间就沸腾了,都没能流至鼎底便消失殆尽了。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人族气运都争先恐后地想要融入他的血液,意味着他有着非常纯正的血脉,可以非常完美的继承龙气,毫无压力。

相反,如果血滴进气运鼎中毫无反应,那就证明这孩子完了,一点也不招气运待见,根本承载不了龙气,若是把王位传给他必然早亡。

这是楚国的鼎祭,也是楚国非要铸造九鼎的原因。南梁用于判断王子是否有承载龙气的方法是儒道之术,并以朱子学派的棋断最为方便。

毕竟朱子是超凡境,本身就承载着人族气运,他棋断之法就是将气运注入黑白二子之中,而后将棋子放到皇子手里,若是那孩子不哭不闹,甚至还能把玩这两枚棋子,便是通过了。

反之,若是婴孩拿到棋子如同烫手一般,直接丢掉,或者哭闹喊叫表现极为不满,那便是承受不了人族气运。

虽说朱夫子的棋断之法很是方便,都不用斋戒沐浴,但却容易出现差错,毕竟小孩子可是有人教的。倘若有人故意教那孩子作假,装成没事的样子,甚至把玩棋子,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至于北魏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得留到最后再说,因为关系到本书的大结局,这里就一笔代过,因为鲜卑人没有自己的巫师,也没有朱夫子,所以拓跋焘选太子的方法是萧太后借鉴南梁儒道之法,自己研究出来的。

再顺便提一嘴,元紫怡身上的那道龙气,也是用类似的方法从拓跋焘身上抽出来的,至于具体怎么回事,就得到最终卷时再讲了。

说完帝王之家如何判断自家子弟能否继承龙气,感受气运之法,就该说说怎么寻常人家了。李羿讲了这么久,有些口干,伸手拿起茶杯,周身显现出气运之龙的虚影,他借着喝茶的时机扫过屋内众人,暗中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结果可以说是大失所望,而又出乎意料,连景智和景魁两位大儒都没看到盘踞在气运之龙的虚影,但景轩和站在角落的一个小男孩却是一脸惊叹地看着李羿。

那小男孩指着李羿大叫道:“龙!他身边有龙!”

景智喝道:“放肆!卫儒正在传道,景远你在那嚷什么!若是站不住了,就出去!”

景轩刚要替弟弟说话,李羿却他传心语道:“别声张,让那孩子走,这样或许能保他一命。”景轩瞬间就明白了李羿的意思,也就没再说话,像没事人一样继续听李羿讲气运之术。

实际上,李羿给其他人讲已经没有意义了,就算他们听懂了也学不了,有点对牛弹琴的意思。所以李羿接下来讲的就有点敷衍了,只讲了一位大儒携人族气运威胁他国国君的事,也就是蔺相如与秦昭襄王的故事。

因为这位大儒大家都很熟悉,李羿没也就多讲,只说从表面上看,是蔺相如如何如何,实际上则是他用人族气运压制住了秦王体内的龙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皆是如此。

简单讲解之后,李羿便说今天就讲到这,让其他人先回去,只留下景家两位大佬和景轩。景智和景魁明显看出李羿是敷衍,但也不好说什么,就让其他人都散了。

待到闲人离去,李羿正色道:“岳父大人,方才那个孩子叫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