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高渐离恍然大悟,但随即又露出迷茫的神色。太子丹的思绪跳跃得太快,他一时有些跟不上。
太子丹看了高渐离一眼,心中暗自叹息。
以前觉得高渐离是个不错的谋士,但现在与秦国的荀子、李斯,以及韩国的韩信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还是自己这边缺少真正的名士啊。
太子丹心中虽如此想,但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解释道:“派谁去,这是个关键问题。”
说着,太子丹在易水河畔缓缓踱步,陷入了沉思。他仔细回顾自己的布局,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和破绽。
高渐离静静地站在一旁,不敢打扰。
“不能明目张胆地派人。”太子丹突然神色一变,紧张地说道。但随即他又自我否定,“不,我的意思是,不能让秦王察觉到这个人是我派去的。”
高渐离点头表示赞同,他也逐渐明白了太子丹派秦舞阳去的用意。
不能公然派人,因为在燕国,谁听到荆轲叛变的消息,第一反应都会是不信。而燕太子丹、高渐离、秦舞阳三人,与荆轲关系最为密切。
但太子丹身为燕国太子,身份尊贵,不能轻易行动。
高渐离虽然也可以去,但太子丹肯定不会同意他在这个时候离开。
而且,高渐离性格稳重,不会像秦舞阳那样冲动。
三人之中,最适合的莫过于秦舞阳了。
原因有二:其一,秦舞阳年纪尚轻,武艺高强,与荆轲不打不相识;其二,他年轻气盛,易冲动,且不常参与政事,行动自由。这两个因素使得秦舞阳成为最佳人选。
“舞阳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子丹最终一拍即合,激动地回头对高渐离说道。
“殿下考虑得果然周全。”高渐离立刻躬身行礼表示赞同。
“舞阳此去,即便被秦王发现,也找不出什么破绽。”高渐离补充道。
“正是如此。秦舞阳去秦国,可以说是周游列国,顺便质问荆轲。”太子丹点头表示同意。然而,他此刻似乎忘记了,秦王嬴政既然能策反荆轲,就有可能策反秦舞阳。不过,暂且不论秦王是否有策反秦舞阳的意图吧。
毕竟,历史记载中,荆轲刺秦时,身边跟随的正是秦舞阳。
若非秦舞阳在大殿上被秦王的气势所震慑,露出破绽,或许华夏的历史就会改写。那段古文是这样描述的:“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由此可见,有勇无谋,难以成就大事。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上的秦舞阳是否被丑化,我们无从得知。
此刻,活生生的秦舞阳就站在众人面前。我们先不追究历史真相,来看看这个真实的秦舞阳究竟是如何的。
秦舞阳刚踏入秦国咸阳的地界,就被秦王的探子发现了。他还没来得及说几句狠话壮壮声势,就被探子直接带进了皇宫。
“这几天,陛下真是越来越勤政了。”王境泽第二一副感慨万分的口吻说道。
“哈哈,要不然,我们也看不到大名鼎鼎的‘怂包’秦舞阳了。”有人调侃道。
“别这么说,换作是我们,面对必死的局面,敢不敢去都是个问题。”教授的学生严肃地说道。
“换作是我们,能不能被太子丹看重都是个未知数呢。”维尼熊自嘲道。
“都安静点,别刷屏了,快看直播吧。”潜水党小仙女无奈地打出几个字。
从秦舞阳踏入秦国地界的那一刻起,就有探子向嬴政禀告了他的到来。
看着风尘仆仆的秦舞阳站在大殿一角,荆轲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秦舞阳孤身一人来秦国的原因,也知道嬴政早就得知了秦舞阳的到来。
但他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他的叛变虽然对不起三个人,但他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荆轲本是卫国人,而卫国早已被其他国家吞并。他之所以答应太子丹来秦国刺杀秦王,无非是为了报答太子丹的收留之恩。
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他的好友高渐离是太子丹的人。
秦舞阳在燕国的地位,与韩信在韩国相似,他们的祖辈都是燕国和韩国的忠臣,任何人可能叛变,但他们绝不会。
刺杀秦王的使命,荆轲已经完成了,只是没有成功。
他甚至差点被秦王的侍卫所杀,这也算是还了太子丹的收留之恩。
之后,嬴政没有杀荆轲,反而不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