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这么在意,诸位大人平常心即可。”李斯笑着说道,并没有什么官架子。
即使知道这里有不少贪官污吏,他也没有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
当初流云殿事发后,吕不韦已经死得连骨灰都不剩了。
这种事情似乎在告诉李斯一个道理:哪怕是一个叱咤风云、再怎么强大的人物,实际上都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时来天地皆同力,所有人都给你让道;运去则英雄不自由,随时都有暴毙的可能。此时哪怕你手中掌握再大的权力、权倾朝野,也可能在下一个瞬间倾覆。
所以安安心心做事、踏踏实实干活、就当一个普通人,别找事、别惹事、别怕事,才是最好的。
关于搜刮各地官员的事情,我们需另作讨论。
“大人,羌支与和夷两大部落,看来真的打算全力以赴了。原本以为有盖聂大人带领的天字小队,以及我们强大的神兵,可以轻易地击溃这些游牧民族。但现在看来,形势并不乐观。”一位身穿白袖长袍的老者,语气沉稳地说道。
李斯瞥了他一眼,认出了这位狄道城贪赃枉法的头目。虽然不清楚他到底贪了多少,但李斯对他敢于在自己面前主动开口的勇气表示钦佩。这份沉稳的气度,也难怪他能贪得如此之多。
然而,李斯并未揭穿他,只是微笑着点头:“确实,这些游牧部落虽然战术无序,但他们的应变能力确实出类拔萃。”
“盖聂大人的天字小队和人字小队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荒林中清除着大量的游牧民。”李斯继续说道,“但神兵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这种神兵虽然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但在初次交锋后,随着对方逐渐熟悉,其效果日益减弱。”
“特别是这些游牧民,他们擅长游击战,真正攻打城池的并不多。而我们的神兵无法普及到每个士兵,所以现在的局面仍然像以前一样,秦军有着强大的实力却难以充分发挥。”
李斯的分析让在场的人摸不清他的真实想法。
狄道城的官员们心惊胆战地看着这位咸阳王跟前的红人,这位上任仅短短月余就在秦国各地掀起轩然大波的读书人,他们不知所措。
其实,狄道城的人们已经听说了李斯的性格,知道如果任由他这样下去,羌支和和夷部落虽然会被击退,但他们也会跟着被李斯清除干净。
因为已经有消息灵通的人得知,李斯掌握了他们不少贪赃的证据。
现在狄道城的官员们只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在大战中奋不顾身,展示悔过的决心,散尽家财为大秦效力,以求李斯手下留情;二是联合起来对抗李斯,架空他的权力,让他找不到剩余的贪赃证据,因为仅凭李斯手上的证据还不足以扳倒他们;三是重金贿赂李斯,无论他要什么,都尽力满足。
实际上,这第三种方法是狄道城乃至所有郡县常用的对付使者的手段。
但很显然,这对李斯来说几乎无效。因为李斯在搜刮全国郡县时一丝不苟,家中只有一名老仆,金库里放的是书,粮仓里连老鼠都不见踪影。
第二种方法也同样难以实施。
两枚秦王令如同两座大山横在他们面前,想要跨越实在是困难重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来,似乎只剩下第一种方法了?狄道城的官员们脸色越发难看。
其实无论他们选择哪条路,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只是结局的好坏而已。
最好的结局或许就是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被逐出城外。
因为在来狄道城之前,嬴政就交给李斯一份名单,上面清楚地记录了这里官员的清廉与贪污情况,以及他们的功过事迹。
李斯不知道嬴政是如何掌握这些信息的,也不明白远在万里的嬴政为何会如此了解这里的情况。
但如果有了这些资料,他还不能处理好狄道城的事务,那他就没有继续待在这里的必要了。
临行前一晚,李斯与荀子长谈。或许是因为年少的经历和多年的游历,李斯早已见惯了残酷。
虽然他是儒家弟子,但并不排斥各种手段。
相反,与儒家所倡导的感化、教导等不确定的教育方法相比,他更赞同法家的条约管理。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李斯不赞同儒家学说,而是他认为在乱世中,法家的方式更为有效、更为直接。望着周围形形色色的官员,李斯已经为他们各自定下了结局。
那些贪婪且不知悔改的人将被清除干净,无论是被杀还是放逐都无关紧要。
最重要的是考察那些清廉的官员,有能力的将被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