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除了这一队士兵外,又有陆陆续续的逃难人们从远处而来。
他们大多是妇人与孩童,没有一个男丁。
作为赵国的儿郎,无论老少,他们都愿意为身后的家园付出一切。
至于老人,更是一个都没有逃难。
无论是老妪还是老叟,他们都留在了战场之上。他们的儿子亲人要么留在了这里,要么早已战死在上郡的战场中。
这些老人已经没有必要离开,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老骨头,为下一代争取更多的生存希望。
随着守卫部队的出动和逃难人们的抵达,云中城也开始了转移工作。
城中的妇人与孩童开始朝着赵国内地深处走去,而剩下的老人与少年们则拿起了武器。
偶尔还有一些壮丁留在城中,他们早已披挂整齐,拿起武器站在了城头的最前方,随时准备迎接匈奴的进攻。
云中城内气氛肃穆而宁静,如同暴雨来临前的夜晚。
所有人都盯着远处,心中没有畏惧,只有激昂的情绪。整个云中城的气氛都开始变得汹涌澎湃起来。
坐镇云中城的苏长云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从逃难而来的难民口中得知,这次匈奴来势汹汹,显然是准备大举进攻。
现在他们距离云中城已经不远,之所以尚未抵达或追杀难民,是因为他们还在收割战利品。
苏长云在房间里沉默了片刻,他原本正在安排周围的防守与安防工作,但现在看来,无论怎么防守,都可能无法保住云中城。
沉默片刻后,苏长云清醒了过来。他收拾心情,继续发布命令:“让城中的妇孺孩童们离开,十五岁以下的也都走,不要留在军中。他们在这里没有用,只会增加危险。”
“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也都走,他们留在这里也没用。而且他们经验丰富,以后还得指望他们教导从我云中城走出去的少年。”
“至于城防军军队,不要在周围远处巡逻了。将巡逻的范围收缩到方圆十里之内即可。若发现情况不对劲或匈奴的踪迹,第一时间回来汇报,不要恋战,不要停顿。”
苏长云一条条地发布着命令,他的妻子现在担任了传令官职务。
因为人手短缺,她不得不承担起这份重任。
尽管女子很疲乏,但她仍然认真地记录下所有命令。她终究只是大家闺秀,哪里曾经熬过这么多次夜,如此紧绷神经过如此之久?
但女子并没有抱怨什么,只是坚强地支撑着。
每当她看到眼前这个明明只有二十来岁,却在短短一个月内生出数缕白发的男子时,心里都会感到一阵心疼。
就在女子点头记录下所有命令,匆匆准备离开去发布时,苏长云突然抓住了她的手,将她按回了座位上。
“长云?”女子一愣。
苏长云轻轻地揉了揉她的头。
这个对守住城池不抱希望,却又拼死想要守下来的男子,心中充满了矛盾。他望着这个跟在他身边不愿意离开的妻子,心里充满了愧疚。
“你去睡一会儿吧,发布命令跑腿这种事情,让我来就行了。”苏长云说道。
女子愣在了原地,然后微微低下了头,眼眶湿润。她一只手轻轻地抓着他,仿佛要抓住这份难得的温暖。
苏长云深吸一口气,说了句“我待会回来”,便走出门去。他的步伐很快,身边有几名侍卫跟了上去。
在云中城的几年里,虽然苏长云出现的不多且年纪尚轻,但在云中城众多百姓的心中,他却极有威信。
因为他偶尔几次出面的判断与管理案件都颇为重要,而他的做法也确实称得上是清廉与明智。
此刻,苏长云立于城头,有条不紊地发布着一系列指令,规划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刻,明确的命令仿佛一剂强心针,稳定了众多焦躁不安的心灵,成为了最可靠的慰藉。
随后,苏长云前往难民营,寻找那些尚未离去或已无处可逃的难民,详细询问了关于匈奴的种种情况。
在掌握了大致情况后,苏长云爽朗大笑:“原来如此,大家放心,我已收到后方城池的密信,援军早已在路上,即将前来支援我们!”
夏末秋初,空气中仍带着丝丝热意。年轻的城主站在城墙上,笑容满面地开口。
“大家请放心,后方城池已收到我的信件,援军正在赶来,我们必将得到援助!”
竟有援军?听到这话,下方士兵纷纷抬头,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也有士兵了解赵国的现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