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
校长狭长的小眼睛闪烁复杂。
昨晚到今天宛如梦幻。
困扰东征最大的问题钱解决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一切,归功于成才。
报纸上说十三行董事纷纷慷慨解囊,助力东征,爱国之心拳拳。
都是表象。
实际是买陈英伟平安的钱。
这个钱,他们得出。
另外,昨晚之事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首次东征失利的影响被降到最低,自己在委员会的声誉直逼执行委员胡汗民。
吁地一声叹息。
娘希匹,头疼。
兴奋过后怅然若失。
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靠学生渡过一次失利。
现在感觉回头都不知道咋面对成才啦。
把他当成商氏洋行主人?
见面软几分。
像先前一样把当成自己得意门生。
太做作了。
总之,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前,干脆少见面。
......
......
黄埔食堂。
洋灰墙面黑标题的四个大字:珍惜粮食!
“开饭!”
值星连长下达命令。
哗啦!
条凳上坐了一排。
传统老三样内容:红米高粱饭,豆腐炖白菜叶,大酱汤。
非节日庆典,大米白面就别想了。
平时只有高粱饭管够。
经费短缺时,酱汤都供应不上,为了满足军校学生生理盐分消耗,干脆用盐开水替代。
条件很艰苦。
北伐前,新军地盘不大,负担却不小,吃成这样,已经算合格。
比起同期樱岛和其他世界各国,新军伙食保障方面,很渣。
同期樱岛人因为士兵吃精米太多得脚气病头疼。
而m国大兵已经开始尝试用飞机冷冻冰激凌。
能吃饱则是新军和各路军阀士兵重要追求之一。
实木桌面中间摆着个大铁盆,里面装着菜。
“咦,伯恩,快看,今天豆腐里炖了鱼。”
“真的?”
“是雪鱼!”
豆腐炖白菜里,数条巴掌大小的雪鱼诱人。不仅是他们这张桌面上有,其余各区队都有。
“你们还不知道吧,咱们成叶青大佬给学校捐了一万大洋,专资伙食,以后顿顿有肉。”
“哈?”
“一万大洋?”
“没错,别大惊小怪。”
“我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伤心,因为咱们是三期啊,马上毕业分配到部队,捞不着几顿肉吃。”
“嚓,还真是,便宜四期了。”
小声议论响起。
然而他们手上的动作却不慢。
在保持未来军官矜持的同时,以高频率消灭饭菜。
黄埔没有小灶之说。
官兵一致。
但实际上,有小灶,只不过大部分黄埔官兵自己都不知道。
学校为了专门照顾外籍教官开设的食堂。
成才自打以侨胞身份归来那天起,就在专门为外籍教官准备的食堂吃饭。
嗯,胃里挑食儿。
饭后!
夕阳西下,太阳余晖洒满校场。
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根本不懂啥叫养生,刚吃完没多大会,校场就热闹了。
部分运动细胞牛逼的,穿着汗衫短裤打篮球。
时不时投篮,引起一阵喝彩。
学校提倡锻炼体魄。
简陋场地无法阻止学生热情。
还有部分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讨论伐陈的战斗。
最常见的,莫不过于演讲。
学生自发组建的宣传队,搞内部演讲,思潮碰撞激烈。
时不时就会爆发——争吵。
听演讲的人不仅是军校内部。
包括附近几个学校的学生。
尤其以广城师范学校女生居多。
蓝色上衣黑色裙子俏丽马尾辫。
眼神或崇拜或热血。
朴素清纯风景随处可见。
忆往昔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
成才一路走来,同窗纷纷热情打招呼。
“叶青,打球吗?”
“不了,你们玩。”
“叶青,要不要上来发言?”
“哈哈,你讲,我讲的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