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楚国前线之时,嬴政认识到超长补给线带来的不足,为以后考虑,和儿子商讨过后,选择在荥阳兴建大仓,作为河水漕运的中转站,减缓漕运压力,也为以后向各地出兵平叛做准备。
李由作为早已内定的三川守官,虽然还没升职,却必须要去好好了解荥阳的方方面面。
把李由派去荥阳干活这件事,赵昌也知道。
因为这事就是他干的。
开商的事今年还没能扩展到三川郡,来年却一定会将它也囊括其中。三川郡与内史接壤,是出关后的第一郡,与内史关系密切。
荥阳的大仓初建成,将来也要承担吞吐仓储的职责,李由肯定要去看一圈。
至于李智,谁知道他刚出家门口就开始倒霉了啊。在赵昌心里,李智还在前往楚地的路上。
所以赵昌毫无心理压力地给李由塞活,现在还有闲心想一想李智什么时候能踏入楚地。
他翻看着将闾的记录,边看边一心二用。
受二哥的托付,将闾这个养鸡大户,虽然不会直接去卖鸡——一般黔首买不了,也买不起——但他支援了一部分鸡蛋。
“明天的份已经准备好了。”
想让人人都有一份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限量供应,在运转得过来的情况下,尽量挤出一些人力负责这件事。
“好。”
将闾笑了下,又道:“谷巨已经变得更成熟稳定了,虽然吃起来不太一样,但是养它会更划算一点……”
赵昌小声哔哔:“……其实叫大甲就挺好的。”
“什么?”
“没什么,继续吧。”
将闾阐述了他将来一段时间的总目标,那就是扩大种鸡规模,然后去种地。
“养鸡还是太耗费饲料了。”三弟叹气,“想要养更多的鸡,就需要空余更多的粮食,如果粮食不够,不管养鸡有多好,都不可能扩大规模。”
将闾深刻认识到粮食不足的局限性。他与农庄的人们出发点不同,最后却殊途同归,都走到了种地上。
假如不能保证人有基础的口粮,谁还能有心思养鸡、给鸡喂东西吃呢?不和鸡抢吃的就不错了。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啊,只能多种一种尝试了。”将闾开始做白日梦,“如果一亩地能产个万石粟就好了……”
这样就可以不加限制地养鸡,让我的鸡仔送往全国,人人都能养得起鸡。
赵昌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
你比那老头还敢想啊!
将闾认真重复:“万石粟。”
“啊……总之,我们努力一下吧。”赵昌仰天。
就算实现不了,梦想也还是要有的。
“嗯。”将闾点点头。
赵昌告别三弟,又去其他地方转了一圈,回去找老爹。
不出意外,老父亲正在批奏疏。
瞥到人进来,嬴政问:“祭台修建得怎么样了?”
这个祭台就是在渭南选址,为了他之后祭天所用的。他那天大彻大悟,看透了自己,和儿子聊完,第二天就开始在家门口筹备建造,整个大活。
“在按计划来,我看到台基打得差不多了。”赵昌道。
“嗯。”嬴政又说,“过不久,齐王就会抵达房陵,蒙恬也即将回归……”
“这么快吗?”赵昌感慨。
“这是正常的速度,哪里快?”
“是这样的。”赵昌严肃脸解释,“您应该清楚,咸阳有许多孩子都会聚集玩耍,蒙恬将军的幼子也在其中。”
“所以?”
赵昌道:“他最近和一位修习黄老的方士走得很近。”蒙恬可能要被偷家了。
季思文扎进小孩堆,看见一堆小苗也不急了,有空就去和他们玩,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本来要做的事情——收徒。
他一心玩乐,和小孩们处得很好,混成了大龄编外人员。
在这些孩子中间,他与最皮的那几个关系最密切。其中就有蒙恬的小儿子。
“……”嬴政暗自无语,假装没有听到,也拒绝去想之后蒙恬会对此说什么,继续他的话题,“等到他们回到咸阳,我要召集公卿,商议帝号。”
“嗯。”
这反应就像没有反应一样,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捧哏应有的好奇心,嬴政不太满意。
“你的问题呢?”他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