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的意思是,荆州需要一人统管后勤?”蒋济问道。
曹睿点头:“不仅需要,还需要一个得力之人统管。倘若伐吴,这是大魏举国上下都动起来的大事,如若后勤做的不好,最终还是要在战场上吃苦头的。”
蒋济想了想,随即根据心中猜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请一名执掌尚书台之人坐镇荆州方可。”
曹睿略一沉默,跳开了这一话题,继续问道:“朕此前也问过水军将领之事,侍中们的答案都各不相同。蒋卿既然写了此封策略,对人选是否有了想法?”
蒋济笃定的说道:“依照眼下的形势,用镇西将军陆伯言正为合适。”
曹睿再度盯着蒋济看了几瞬:“好,朕知道了,蒋卿且回去吧。”
“臣遵旨。”蒋济行礼后小步退走,在散骑侍郎诸葛绪的引导下离开了书房所在的小院。
蒋济快步离开,此时已经接近傍晚,董昭在内阁值房外的屋檐下站着,背着手望天,远远看到蒋济离开之后,侍中裴潜又领着前些时日从吴国来此的陆雅,从门廊外走进了书房内。 董昭捋须思量片刻,转身走回屋内,轻声说道:“眼见到了下值的时候了,你们今日也不要等候召见,待会儿便各自回家吧。”
司马懿抬头望向门口的方向,回问道:“为何?莫非是蒋子通还未走?”
“他已走了,老夫方才亲眼看到。”董昭轻笑一声:“走了一个蒋子通,吴郡陆氏那个年轻人又被裴侍中领进去了。陛下每每召见下臣之时,必会事无巨细的询问清楚,若没有小半个时辰,恐怕结束不了。”
司马懿、陈矫等人面面相觑。
而另一边书房中,陆雅在裴潜的带领下缓步进门。
“小民陆雅拜见陛下。”陆雅小心跟在裴潜身侧,大礼拜倒。
“陆氏之人?那也与朕沾些亲了,平身吧。”曹睿伸手比划了一下:“裴卿,给陆孟将看座。”
陆雅诚惶诚恐,止不住的行礼。
来了魏国也有些时日了,陆雅知道皇帝所说沾亲的意思。自家族叔陆伯言是魏国皇帝的亲妹婿,论起辈分来也是自己的父辈。更别说,皇帝竟然还记得自己的表字!陆雅当然与其他人说过,但他从没想过皇帝会记得!
“小民惶恐,多谢陛下赐座!”陆雅又是几个响头磕在了地上。
“起来吧,陛下已命你平身,莫要让陛下再重复第二遍。”裴潜在陆雅身边压低声音嘱咐道。
陆雅听罢随即站起。
曹睿看了陆雅片刻,没有直接发问,却是看向了裴潜,笑着说道:“裴卿,你说这天下的年轻英杰何其多也!太和四年隐蕃去吴国的时候,也与此人是同一年纪,都是二十岁,却也都能前往他国,做下些与同龄士子不同的事来。”
裴潜笑着拱手:“臣要恭喜陛下得人!臣二十岁的时候,还在荆州避难居住,却无机会做出这些事来。”
“哈哈哈。”曹睿笑了两声:“也对,时也命也。”
陆雅此刻已经紧张到额头流汗了,等了许久,才等到了皇帝的第一句发问。
“陆雅,”曹睿看向此人:“你此前说的事情,朕已经悉数知道了。你以二十岁的年龄,从吴郡寻了海贼,又从海上至此,已属不易,该懂的事情你也应当懂得。”
“朕只问你说一事。”曹睿的眼神落在陆雅的身上,已经使陆雅极为紧张了。
陆雅闻得此语,当即站起拱手:“还望陛下示下,小民定当从实应答!”
“这个问题朕与陆伯言问过,今日朕也要问一问你。”曹睿缓缓说道:“江东士族归于孙氏不过三十年,你们陆氏与孙氏之间还有血仇。你们这些江东士族之人有没有想过,若大魏灭了孙权之后,你们这些人在大魏的地位会是怎么样的?难不成真要和孙氏一条路走到黑了?”
陆雅不敢丝毫怠慢,又紧接着拜倒在地,俯首大声说道:“陛下问小民,小民不敢作伪,从实道来。大魏天命昭昭,四海混一已是定数,若陛下大军一日不得过江,江东士族就一日无法襄助大魏。”
“还望陛下明察!”陆雅随即叩首。
裴潜站在一旁笑道:“陛下,臣大略能猜出来他的意思。”
“裴卿说吧。”曹睿略略点头。
裴潜道:“士族就是这样,臣在建安年间见得太多了,江东士族与荆州士族、河北士族、河南士族也没多大差别。若是王师迟迟不至,让他们在孙逆的治下忍耐,他们能忍。若王师过了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