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加粗标题:
《 1吨纸钱,洒入了伏尔泰的心田》。
记者写的激情澎湃,读者看的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硬生生扭转了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向往。
东渡,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葬礼之后,精明的吴皇甚至下令将伏尔泰随行的孙女留住西山离宫。
3年后。
又致使其怀孕。
啊~
文明!
啊~
千金买马骨。
啊~
东学西洒,西才东渡。
……
根据《伦敦条约》。
吴国向欧洲输出了大量的玄学大师、消费大师、中医。
欧洲向吴国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商人、退役军官、野心家,还有姬女。
在这场世界范围的人员大流动中,吴国是高地,其他区域都是低地。
原因很简单。
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老大帝国思想让所有人对海外蛮夷之地充满了不屑。对于 18世纪的吴国来说,人才外流那是不可能的,活不下去的才移民。
……
从未统一过的欧洲各国就不一样了,欧洲人完全可以接受去异国干一番事业,就像战国时期的魏国才子在各国宫廷出将入相。
这样的行为在思想上、在道德上是不被诟病的。
意识到麻烦的欧洲各国,也采取了措施。
他们不好直接扣人,只能祭出民 zu主义,增加凝聚力。
这样做~
效果是明显的。
花费是低廉的。
前景是美好的。
但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玩意是把双刃剑,剑锋所至,冰雪消融,野兽退却。
春天,它来了。
……
这些年,吴国的工业化和自由贸易促生了一个特殊群体。
商二代!
黄浦江畔的松江新城,西湖畔的杭州新城,珠江畔的广州新城,是他们消费娱乐的主阵地。
久而久之。
这帮人已经不满足于普通娱乐所获得的感官刺激了。于是,松江府的一家青楼迅速推出了“围剿八国(女)联军”项目。
一经推出,趋之若鹜。
帝国各大新城纷纷效仿,一时间乌烟瘴气。
……
这还不算离谱。
江南人民掏出了压箱底的传统爱好——奇装异服。
一群家境不太富也不太穷的年轻人打扮的既不男也不女,在松江新城附近游荡,其中不乏吴淞江北岸旧城的八旗子弟。
论找乐子,哪儿也少不掉他们。
数年过去了,这帮人心里的恐惧基本消失,转而习惯了新朝新生活。
用那五爷的话讲:
大清虽然亡了,可日子还得照样过。
吴国好,京畿府更好,这里特别适合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积极加入了奇装异服的群体。
……
吴廷的部分儒臣对此颇有微词。
在朝议上建议出手打压。
李郁倒是看得开,就是 18世纪的 citywalk, cosplay嘛。
他干脆直白的告诉臣子们:
“这帮公子哥的父辈日进斗金,如果没有他们在外面花天酒地,这钱岂不是永远出不来了?”
“至于说奇装异服,随他去吧。确实荒诞了些,但没必要喊打喊杀。”
李郁心中暗想:
citywalk确实是怪怪的,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形容词。但总比 citylecture, cityfxxk, citygank要好一百倍~
既然陛下如此宽容,自然无人再提及此事。
只不过,
依旧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松江府折腾就行,别向西越境。否则立马抓你下狱,丢进天底下最昂贵的大狱。
……
在陛下的以身作则下,帝国内部气氛逐渐舒缓,所有人也真正相信了,陛下是真的不在乎这些琐事破事。
司法大臣默默地将“河南延津人吃鲤鱼特大案”所有卷宗付之一炬。
随着形势变化,
一部分原先的旧儒生也获得了新生。
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