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穿清造反 > 584 重塑小农经济,复制重工工厂

584 重塑小农经济,复制重工工厂

工人数量高达数万。

烧砖、盖房子、打家具、医疗、食堂、运输,全部自给自足。

工人、矿工是高度组织的青壮。工厂保卫处的头目是野战军团退役的轻伤士兵。

吴皇一声令下,

工厂长随时可以拉出一支几千人的火枪队乃至内河小型舰队。

一个车间,就是一个步兵连。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野战军团。

枪炮刀矛,能造能修,武德十分充沛。

……

筹建新工厂的思路是成熟的,一切都是复制黏贴。

吴廷从马鞍山重工调来了一批年轻技术工,作为新工厂的班底。

来了,就升 2级。

薪水也翻倍。

三大工厂,皆有带地龙的红砖屋,带公共澡堂的生活区,妥妥的 18世纪文明之光。

对此,工人们优越感爆棚。

除了三大重工和重臣官邸群,普天之下还有哪儿能拥有地暖自由、热水澡自由?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

工厂的锅炉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能,不用来改善工人的生活也是浪费。

……

为了方便运输原煤和铁矿石,工业部在工厂外试铺了第一条路程仅有 11里的蒸汽窄轨铁路。

蒸汽机车头很原始,很笨重,火车速度很缓慢,故障也是层出不穷。

但好歹是真跑起来了。

火车不要推,就能自己跑。

工人们望着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呜呜冒黑烟的机车,笑的很开心。

他们倒没瞧不起简陋的新科技,因为当初马鞍山重工也是这样起步的,筚路蓝缕,一路跌跌撞撞的摸索经验。

从 0到 1很难。

从 1到 10就容易多了。

吴廷苦心孤诣,终于培养出了帝国的第一批产业工人。

为了扩大这个群体,吴皇又给三大重工开了个口子——允许他们自办学校,收厂区子弟。

旨意一到,短短几天,崭新的厂属学校就落地了。

工人们骄傲的表示——木、瓦、泥、石、漆、咱们无所不能。

数年后,

一大批年轻的子弟将从这里毕业,走进车间。

经验可以复制、工艺可以复制、工厂也可以复制。

5到 10年之间,帝国的工业将会迎来指数级的发展。吴皇用钢铁制霸全世界的野望,并不遥远。

……

1个月过去了。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

第 6军团和第 2派遣军团从盛京出发,兵分 3路。

大军的后面,是黑压压的移民。

打一城,移民就占一城。

灭一村,移民就驻一村。

刚开始,移民们对打仗还很害怕,一个个缩头缩脑的。

慢慢的,他们尝到了战争红利,胆子肉眼可见的大起来。前面枪炮一响,后面的人就跃跃欲试。

只等传令兵骑马过来,一声吆喝:

“来三五百个人,打扫战场。”

移民们就欢呼着在雪地里抢着奔跑。

打扫战场,是美差。

武器和金银要上交,其他的可以私吞。

对于徒手走了上千里的移民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好东西,除了尸体本体,他们什么都不会留下。

……

第 6军团打吉林时伤亡 50多人,一共斩杀 500多旗丁, 1000多包衣,以及佐领协领数十人。

吉林将军服毒自尽。

后面,伤亡越来越少。

所向披靡,士气如虹。

移民们也不再满足于跟着大军后面,而是主动请求帮推大炮。

第 6军团秉承陛下指示,允许并鼓励一批移民脱颖而出,让这些青壮年在低烈度战斗中和军队培养互信。

之后,

任命这些人为镇长、屯长,赠送火枪,作为帝国意志在关外的贯彻者。

……

司令官赵二虎感慨:

这已不是战争,而是东北武装大游行。

每逢打仗,几十万移民黑压压的站在大军后面举起锄头高声欢呼。吓,也把敌人吓死了。

宁古塔的 500多骑直接跑路,去投奔黑龙江将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