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穿清造反 > 474 鄂版金川有创意,奈何吴军有臼炮~

474 鄂版金川有创意,奈何吴军有臼炮~

10门臼炮增强第2军团。”

“征募一支民间运输船队负责运输。”

九江——湖口段,有数百艘空船滞留。

他们已经完成了原本的运输任务,拿到了运费,迟迟不返航是想着再运点货回去。

一来,挣钱!

二来,空船在长江行驶很危险,满载能扛风浪。

……

军队有召,

民间船老大们很积极。

当即,

就凑出了一支船队,载上臼炮、炮弹、炮手出发了。

上溯一段水路后,

即可在长江南岸一个叫作“六墩”的小地方驶入兴国州,沿着河流湖泊弯弯曲曲最终抵达三溪镇。

这段河流,走不了军队的大船。

……

林淮生能够如此迅速做出正确判断,是因为平时的军事积淀。

他看过兵器署的敌情总结,其中就有仔细描述清军是如何攻破金川部落上千座碉楼的。

轻型火炮基本无效,

重型火炮才能挨个撬开乌龟壳。

金川道路恶劣,重炮没法运上去,清廷就组织工匠和铜铁料就地铸炮。

每打一处碉楼集群,就在高山之上铸一次炮。

兵器署的军官们认为,这是看似愚笨却最有效果的战术,充分考虑了双方的优势劣势~

用庞大的国力压垮小小金川。

而现场铸造的火炮,又分3类。

一类是加强版劈山炮。

一类是将军炮,1000斤至3000斤不等。

最后一类是冲天炮(臼炮)。

……

金川之战的情报很详实,吴军内部曾参与此战的军官就有好几个,可确定情报无误。

既然无误,

就可以直接照搬。

所以,林淮生并不担心所谓的碉楼,

他更担心襄阳,还有汛情。

如今,夏季已进入末期。

总体来说,今年湖广江西一带风调雨顺,没有旱灾没有水灾。

但是,

还是要时刻警惕,防止老天爷杀个回马枪。

吴军在江西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能再吃第二次。

长江、鄱阳湖、修水等水域都布置了专门人手盯着,每天观测3次水文数据(深度、流速、以及浑浊程度)。

……

停滞了数日的第2军团在得到了臼炮支援后,立即发起进攻。

这一次,

在山谷和山脊线一起行军。

以部分散兵掩护炮兵沿着山脊线艰难行军。

吴军臼炮在设计之初,

军工署就考虑了机动能力,尤其是离开骡马后的纯人力机动,方形底座和两根硬木棍相结合。

4名汉子即可抬起,行军灵活。

散兵们四周散开,负责开路警戒。

山路难行,消耗体力。

每隔一刻钟就换一组汉子抬炮。

1个时辰,

其中3门臼炮终于机动到了合适位置——海拔500米的孙家垴。

……

一名炮兵准尉伸出右手大拇指,用跳眼观测法粗略测距。

对面山坡叫水井岩。

两边高度接近。

但人想走过去殊为不易,两座山坡中间隔着一道宽度50丈左右的山谷。

碉楼内,

新军也发出了惊呼:

“对面有吴贼!”

“开枪~”

铅弹嗖嗖的飞来,准尉连忙躲到一大块石头后,石块被打的砰砰作响,碎片飞溅。

他却不紧不慢的掏出一本小册子,对着数据开始苦思冥想~

……

抛物线弹道难估算。

不过,

花了半盏茶的功夫,他还是琢磨出了最合适的角度和地点。

在他的指挥下,

3门臼炮分2处布置。

其中1门布置在山石之后,进行超视野跨射打击。另外2门布置在稍远的平缓处,躲避碉楼火力。

清军碉楼高6丈,4层。

子母炮布置在最下层,抬枪在中层,火绳枪在最上层。

炮手们只听得子弹咻咻咻~

碉楼就没停止过倾泻火力。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