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穿清造反 > 388 你与其被皇上赐死,不如换个轰轰烈烈的死法?

388 你与其被皇上赐死,不如换个轰轰烈烈的死法?

建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和珅也若有所思,感觉这事里面透着蹊跷。

乾隆略一思索:

“拟旨,让两广总督伊尔杭、闽浙总督王亶望帮着查查海上。不论用什么办法,能切断吴贼可能的南洋运输线都是大功一件。顺便派人打听一下,扶桑人是否有见利忘义,把硫磺卖给吴贼?”

“还有,刘墉出京稽查硝石走私也够久了,让他回京吧。朕有些事想当面问问他。”

“告诉福长安,放手去做。”

一连串的命令,

乾隆思路清晰,逻辑清楚,让人不得不佩服。

“和珅你兼着户部,养心殿造办处和工部火药局的银钱一定要优先保证。”

“奴才明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奴才还想请旨,在右安门外迁民居300余户,为火药局和造办处腾出更大的空间。”

乾隆全部答应。

前些日子,他给和琳升官,让他逐渐掌握养心殿造办处。就是为了帝国的枪炮生产更加顺利,减少一切掣肘。

有亲兄弟的这层关系,户部和造办处才会亲如一家。

乾隆什么都懂,

大清朝办事,就算有圣旨和朝廷章程也未必管用,还得依仗良好的私人关系。

……

“皇上,安徽巡抚和山东巡抚上奏,今年大旱,请求朝廷拨一些赈灾银,还有秋粮可能会减产。”

“还有,陕甘总督勒尔谨、甘肃巡抚王廷赞联名上奏,甘肃奇旱,焦地千里,粮食绝收~”

乾隆脸色平静:

“都向朕要银子赈灾,朕有聚宝盆吗?告诉他们,不要一遇上事就想着向朝廷伸手,要自食其力。士绅可以出钱,百姓可以出力,人不自救,无人可救。如果觉得棘手,朕可以让他们丁忧,换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去当巡抚。”

“嗻。”

说到这个程度,和珅也不敢多说了。

不过,

他还是为绊脚石山东巡抚国泰,上了点眼药:

“山东欲效甘肃旧例,卖监生头衔,将所得银钱用于赈灾~”

乾隆罕见的犹豫了一会。

山东和甘肃,在朝廷的定位很不一样。

山东距离京师很近,需要绝对安稳,需要源源不断的出产钱粮,需要士绅忠心,需要风气正统。

而甘肃就不一样了,只需不添乱,然后为朝廷的每一场战事提供兵源就可以。

“告诉国泰,山东乃圣人之乡。监生不宜过滥,一二百个即可。”

……

如今兼着礼部尚书的于敏中,连忙表态:

“老臣一定把关。犬子也在山东,督办煤矿,可以为臣反馈山东士绅对此事的反应。”

乾隆笑了:

“你的小儿子?为何不留在京城当差,不比督办煤矿清贵?”

于敏中连忙解释道:

“皇上厚爱。可老臣了解自己的儿子,志大才疏,办不好大事,又看不起小事。京城衙署当差,臣怕他轻佻。地方任亲民官,臣怕他折腾。所以~”

这一番话,说的极为诚恳。

刻薄如乾隆也不由得点点头:

“于爱卿,朕理解你,朕也是父亲,有一群不省心不懂事的子女。”

“谢皇上。老臣有时候就想啊,这人呐,官大又怎样,银子多又怎样,宅子多又怎样?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和珅也颇为动情,念叨着: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

乾隆也被气氛感染,慢步走下御案。

“你们能这么想,好,很好。”

“和珅,你刚念的那诗?”

“回皇上,是《石头记》里的一首小诗。曹家的后人写的。”

“哪个曹家?”

“圣祖爷宠爱的江宁曹家。”

“难怪,这等词句只有富贵过的人家才写的出来。曹家还有后人吗?有的话就适度关照一下。”

“皇上宽仁。”

乾隆总是不由自主的向爷爷康熙靠拢,

凡是爷爷提倡的,朕都拥护。凡是爹爹提倡的,朕都要废除。

……

君臣奏对,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了。

两名殿堂级的宗师影帝联手给老皇帝唱了一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