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捣东关!你可安心去取皖城,某这边定会闹出天大动静,让曹休那小子无暇他顾!”
黄忠立马于岸边,看着甘宁即将率领的分支舰队转向北面的濡须水中,郑重抱拳。
“兴霸放心!老夫此去,必克皖城,为我军扫清两翼!然濡须坞乃孙权与曹军经营多年的坚固据点,曹休亦非庸才,你此行虽为佯攻,实则凶险,万事小心,保重!”
“哈哈哈!放心吧,汉升将军!”
甘宁豪迈一笑,挥手作别,“我甘宁纵横大江多年,何曾惧过!此战,定要让曹休那小子知道,谁才是这大江真正的主人!
看我搅他个天翻地覆,让他明白,他麾下那些所谓的魏军水师,不过土鸡瓦狗,一触即溃!”
随后,在濡须水与大江交汇口,庞大的舰队开始分流。
甘宁自领数百艘战船,缓缓调整方向,如一条黑色蛟龙,一头扎进了濡须水道,直奔上游的东关、西关而去。
黄忠在目送甘宁远去后,也不再耽搁,率领着剩下的万余步卒,以及甘宁留下的三艘楼船和部分艨艟,沿着大江,继续向着西北方向的皖口疾驰……
庐江郡,皖城。
在刘瑁与曹操二分扬州后,将皖城重新让给了曹操,但他却将能带走的百姓、投奔大汉的世家纷纷带回了荆州,只留给了曹操一座空城。
在曹操命武周担任庐江太守后,武周便彻底将皖城变成了一座军城,里面没有百姓,只有数千魏军在此据守,不过此时,皖城的气氛却极其凝重。
“报!将军!汉军水师主力,由甘宁亲自率领,战船近千,已入濡须水,正向濡须坞前进!”
“报!另有一支汉军,由黄忠率领万余汉军一路西行,已过皖口,正沿江岸向皖城方向急行军,预计最迟三日后便可抵达城下!”
庐江太守武周此时正立于城楼之上,仔细听着斥候传回的紧急军报,面色凝重。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城垛上的青苔,眉头紧锁……
武周非常清楚,此刻的皖城已然成为一座孤城。
毕竟汉军主力已沿濡须水北上,合肥战事一触即发,曹休自保尚且不暇,怎会分兵南下?合肥是不可能有援军了……
“死守皖城,无异于以卵击石,还有白白葬送我麾下数千将士性命,于大局更是毫无益处……”
武周喃喃自语。他不是愚忠之人,更非怯懦之辈,他考虑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这支力量的作用。
“将军,汉军势大,我军兵少,不如……向北撤往舒县?舒县城池尚算坚固,或可据守,等待都督援军?”副将忧心忡忡地建议道。
武周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提议。
“舒县?看似是个好选择,实则不然。
毕竟此地正位于甘宁北上的必经之路,我军若退守舒县,正好撞上甘宁的兵锋,到时无论曹休都督何时来援,我们的损失都不会小!
况且,以荀攸、庞统之智,岂会想不到舒县这条路?说不定早已布下后手。”
“那……将军之意是?”
“立刻将皖城所有能带走的粮草、军械装车,行动务必迅速!同时,飞鸽传书合肥曹都督,告知我军动向及汉军部署。我等此行不往舒县,而是撤往龙舒县!”
“龙舒?”
副将更加不解,“可是龙舒距离合肥更远,我们如何支援主战场?”
“正因其偏僻,才是我等的生路!”
武周解释道:“汉军主力目标是合肥,拿下皖城后,黄忠主力定会东进以配合甘宁行动。他们未必会分出多少兵力来追击我们这支‘败军’。
我军退守龙舒,一则可保全实力,二则可扼守皖城北侧通路,还可寻机袭扰黄忠后方粮道,或趁汉军主力与都督在合肥激战正酣之时,出其不意,夺回皖城,牵制汉军南线兵力。
如此,远比困守孤城,坐以待毙要明智得多!”
副将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露出钦佩之色:“将军英明!末将这就去传令!”
计议已定,武周不再犹豫,皖城守军在一天时间内就完成了撤离准备。
在当天夜幕降临之际,武周亲率数千人马,打开西门,携带部分重要物资,火速向着西南方向的龙舒县撤退,只是武周为了拖延时间还是在墙垛之上留下了不少草人以迷惑汉军。
翌日晚,黄忠大军兵临皖城城下,原本在黄忠的计划下,是要立刻发动攻击的,但是当汉军发现了城头之上密密麻麻的人影后,不禁连忙向黄忠汇报……
“将军!城墙之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影,魏军看似已有准备,我们……”
黄忠闻言,眉头不禁微微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