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婚那阵子,陈薇也是满腔滚烫的热血,心里描摹着无数幅与丈夫林海并肩走出烟火气的幸福图景:下雨天他撑着伞等在单位门口的身影,下班推开门饭菜飘香的暖意,受了委屈时他笨拙却真诚的哄慰……那热气腾腾的寻常日子,是她对婚姻最虔诚的想象。_k?a.n?s_h`u,p¨u\.*c~o·m¨
可现实从不吝啬于打脸。爱情像被时间嚼过的甘蔗渣,渐渐失了甜味,只剩下干涩的纤维。婚姻里那点温柔的余烬,也常常撑不过三分钟热度。陈薇感觉自己一头扎进了一个无形的牢笼,锅碗瓢盆是锁链,鸡毛蒜皮是栅栏。她像个永不停转的陀螺,围着灶台、孩子、丈夫打转,免费保姆兼二十四小时服务员的标签,无声地贴在了她疲惫的脊背上。
夜深人静时,她偶尔会停下机械擦拭灶台的手,茫然地想:这日复一日的操劳,这几乎耗尽心力的付出,到底是爱,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自我消耗?
她见过太多像自己一样的女人,苦心经营着那个叫做“家”的壳。她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点闪失就惹恼了那个被称为“另一半”的男人。餐桌上筷子摆歪了角度,都要心惊胆战地观察丈夫的脸色。说穿了,有些男人,是被这无微不至的“宠”渐渐养刁了胃口,翘起了二郎腿,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内心深处甚至隐隐担忧妻子哪天会突然清醒,发现这日子根本就不是人过的。
他们早已炉火纯青地掌握了“无视”和“忽略”的技能——你越是放低姿态,近乎卑微地跪着付出,对方就越觉得你天生矮他一截。~x/w+b!b′o¢o?k_..c/o`m,真遇到点摩擦,不是被指责“脾气怎么这么怪”,就是被轻飘飘一句“你想太多了吧,太敏感”堵得哑口无言。
陈薇看多了身边那些“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女人,才真正明白“牺牲自己成全他人”这八个字背后,浸满了多少无声的苦涩。这种无底线的忍让和妥协,在外人看来或许带着虚伪的假面,甚至还被冠以“顾全大局”的美名。但在陈薇看来,这无异于向生活举起了白旗投降。多少个深夜,她独自躺在黑暗里,泪水无声地洇湿了枕巾,却连啜泣都不敢大声。第二天清晨,依旧要对着镜子,努力扯出一个温婉得体的笑容,将所有的痛苦深深掩埋。
都说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大半系在女人肩上。可若把自己彻底变成一块任人踩踏的垫脚石,这样的“温柔”又能换来什么?只怕男人的脸皮在日复一日的纵容中越来越厚,婆婆挑剔的话语越来越尖刻,连孩子都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对母亲隐忍的委屈视而不见,甚至隐隐带上了轻视。你再贤惠,再善良,耗尽了自己,又有谁来真正体谅你?婚姻里,争吵和爆发或许可怕,但最蚀骨剜心的,是你独自一人,在名为“牺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场经年累月折磨自己的独角戏。
家里的成员,谁会在乎你的委屈?没有人。你表现得越是乖巧顺从,他们就越不把你当回事。甚至连靠近的亲戚朋友,也会带着几分不痛不痒的“劝慰”加入合唱:“唉,谁让你这么好说话呢?忍忍就过去了。”
隔壁单元的张阿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年轻时的张阿姨,也曾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打扮入时,神采飞扬。?k~s¨j/x¢s!.,c′o*m*如今呢?晨曦微露时她已在厨房忙碌,夜深人静还在收拾残局。丈夫下班回家,永远板着一张债主脸。孩子嫌她唠叨琐碎,避之不及。家里的每一寸地板都光可鉴人,每一粒尘埃都被她仔细拂去,唯独她深夜独自流下的泪水,从未有人替她擦干。在这个她付出全部心血维系的家里,她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妻子”、“母亲”的身份标签,却早已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她自觉自愿地成为了全家人的免费帮佣,最终却落得个被忽视、甚至被戏耍的人生境地。
陈薇冷眼看着,心里那点不甘的火苗,却在张阿姨的影子里,被风吹得越来越旺。那些真正活得体面、眼里有光的女人,从不会让婚姻变成消磨灵魂的沉重枷锁。她们遇不公则鸣,觉不义则争。有点脾气怎么了?那恰恰是划清界限的护城河,让人不敢轻易拿捏。
别怕撕破那层虚假的和平面纱,别怕丢了苦心经营的“贤惠”人设。人活一世,拼的从来不是“顺从”二字,而是骨子里的底气和不容践踏的尊严。该说“不”的时候,就必须斩钉截铁。退到悬崖边上时,你敢甩手放下,敢于转身,那才是人生触底反弹的新起点。
她渐渐悟了:在婚姻这场角力里,越害怕让男人失望,他反而越会轻视你,觉得你离不开他,可以肆意拿捏。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