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翼目送着马车驶上大道才收回目光。
一名商人小心翼翼的问道:“胡掌固,我们刚才没有说错话吧?”
胡天翼摇头道:“没有,以后倘若侯爷再度来工地视察,如实回答即可。”
胡天翼并不怕商人说真话,反而怕商人说假话。
都督府衙的官员都清楚,主公允许问题出现。
在很多集议上,主公提及过:“任何时候遇到问题,没必要慌张,及时提出来,集思广益去解决。
倘若担心影响仕途,而试图去掩盖问题,最终被查出来,后果自负。”
身为都督府高官,大家都明白扩建后的咸阳城意味着什么。
孰是孰非面前,胡天翼拎得清。
“你们反馈的问题,侯爷知道了,本官也会如实上报。不出意外的话,近期就会有结果,诸位安心等待即可。”
“草民明白。”
庆阳侯府,阁楼。
狄轻舟将一份折子递给秦牧。
“主公,根据秦关及咸阳城务司统计,抵达咸阳的外地士子数量已经达到六百一十三人。”
狄轻舟继而道:“主公,今年招贤令考试定在何时,共计录取多少士子,需要尽快定下来。”
秦牧微微颔首。
确实该定下来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旬,秋收也已经进入尾声,今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秦牧问道:“秦蜀两地上报的官吏缺口是多少?”
狄轻舟回道:“共计两百一十六人。”
秦牧思量片刻,道:“招贤令考试定在十一月初一,录取人数定为两百五十人。招贤令主考官,三轮考试的考官定下来了吗?”
狄轻舟说道:“主考官暂定为魏廷云,三轮考试的考官尚未确定下来。此事,还是由主公决断吧。”
秦牧眉梢一挑。
在古代,成为主考官和考官,典试一方,选拔人才,是很多文官梦寐以求的荣耀。
往往被录取的考生,会自动纳为主考官的门生。
因为科举考试真的能够改变命运。
而每名考生的命运,则掌握在主考官和考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