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快穿皇后不做炮灰 > ★★庆功宴★★

★★庆功宴★★

过望,对李将军和边境的将士们进行了大肆的褒奖。而边境的百姓更是欢呼雀跃,他们对这支保卫自己家园的军队充满了感激之情。

经此一役,边境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李将军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敌军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还需要继续加强边境的防御,同时也要向朝廷争取更多的支持,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挑战。

在朝廷这边,经历了这次边境战争的胜利,皇帝更加意识到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清明的吏治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决定继续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发展军事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经济,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王丞相也积极响应皇帝的决策,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发展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建议。例如,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给予开垦者一定的奖励;降低商业税,促进商业的繁荣;扶持一些传统的手工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

随着这些政策的推行,国内的经济开始逐渐复苏,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国家在军事、吏治和经济三个方面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个古老的国家也在新的征程上稳步前行,向着更加繁荣富强的目标迈进。

在国家积极发展的过程中,李将军在边境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他深知边境安宁是国家繁荣的重要保障,于是一边继续加强军事防御工事的建设,一边训练士兵适应各种作战环境。

为了提高边境军队的战斗力,李将军还在当地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加入军队。这些年轻人熟悉边境的地形和气候,对保卫家园有着强烈的渴望。李将军亲自指导他们的训练,传授作战经验,使得边境军队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朝廷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也迎来了繁荣期。皇帝大力推崇教育,在各地兴建学堂,邀请知名学者讲学。许多年轻的学子纷纷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他们渴望通过学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京城,一座宏伟的学府落成,吸引了各地的才子前来求学。学府中开设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法谋略等各类课程。学子们在这里相互切磋,思想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其中有一位名叫苏瑾的学子,才思敏捷,对治国之道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撰写的文章在学子中广为流传,引起了朝廷官员的注意。

王丞相听闻苏瑾的才名后,亲自到学府考察。他与苏瑾交谈一番后,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心怀天下。王丞相觉得苏瑾是可造之材,便将他举荐给皇帝。

皇帝对苏瑾进行了殿试,苏瑾在殿上镇定自若,对皇帝提出的各种问题应答如流,他的见解独到且切实可行。皇帝龙颜大悦,当即任命苏瑾为翰林院学士,参与朝廷政策的制定。

苏瑾进入翰林院后,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他提出了一些改善民生的政策建议,如建立公共粮仓以应对灾年,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灌溉效率等。这些建议得到了皇帝和众臣的认可,并逐步付诸实施。

然而,边境的平静再次被打破。原来,敌军在经历上次战败后,联合了其他几个国家组成了联军,意图对这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入侵。他们筹备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气势汹汹地向边境逼近。

李将军得到消息后,迅速组织军队进行防御。他深知此次敌军来势汹汹,不可轻敌。一方面,他派人快马加鞭向朝廷求援;另一方面,他召集将士们鼓舞士气:“兄弟们,我们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亲人。我们曾经击退过他们一次,这一次我们同样能胜利!”

将士们高呼回应,眼神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朝廷收到李将军的求援信后,皇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积极迎战,派遣大军支援边境;有的则担心国内兵力空虚,建议先尝试外交斡旋。

苏瑾站了出来,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先派遣使者前往联军各国,晓以利害。同时,紧急调遣部分军队支援边境,但国内也要留有足够的兵力以防不测。我们可以利用边境的地形优势,拖延联军的进攻速度,为外交谈判争取时间。”

皇帝思考片刻后,觉得苏瑾的建议较为周全,便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朝廷一方面派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者出使联军各国,一方面调遣了一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援军向边境进发。

使者到达联军各国后,凭借着卓越的口才和对各国形势的精准分析,成功说服了部分国家退出联军。但仍有几个强硬的国家坚持要发动战争。

在边境,战斗已经打响。联军凭借着人数优势,对李将军的防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