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交相辉映。
当院面向东南方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
桌后挂着“月光马儿”也叫“兔儿爷码”、“月宫码”。
这是一种木刻水彩印制的画儿,在香蜡铺和南纸店也都买得着。
长者可达七八尺,短者也二三尺。
画面的上半部有太阴星君(即月神)像和传说中的广寒宫,下半部是玉兔如人立着持杵捣药图。
祭月时,将此画粘贴于用高粱秆做的架子上,放置祭桌的后边。
桌上的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
还要插上象征月亮里婆娑树的鸡冠花,当然,也不能缺少带枝的熟毛豆,因为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
案前放上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寓意的,不是胡乱摆放的。
毛豆枝,代表月中的桂树;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娑罗树;九节藕,象征“九九”至尊意。
供桌上除摆放水果有讲究外,上供用的月饼,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自来红”,而不能是“自来白”。
据说一是讨个吉利,二是好看好吃。
供品摆放完毕后,还要在供桌前铺有一块红毡供人们祭拜之用。
一切就绪,大伯母带着全家大大小小的女眷,准备红烛高烧,焚香拜月。
和春节祭祀的形式一样,待布置停当后。
拜月时,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另外所谓拜月,就是向嫦娥遥拜,所以中秋拜月,一般是妇女拜,男性则不拜月。
所以京城的习俗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说。
只见月亮渐渐由东南升起,家中的女人们在刘之野的大伯母带领下,依长幼顺序,一一叩拜起了月亮。
祭月完毕,“月光马儿”即可连同“千张儿“、“金银锭”一起焚之,到来年再“请”——不能说“买”,要说“请”。
可是,不买“请”不来。
供毕,全家团坐,饮酒赏月,
分享瓜果、月饼等祭品。
月饼是自己家做的“自来红”、“自来白”,酒是自酿的“桂花酒”。
大伯母做月饼是一把好手,昨儿个就买来粮油作料,回家活好面兑上馅用模子填馅然后磕出月饼,还有刻着”福”、”寿”的模子。
她做的月饼,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颇为家人们所青睐。
再说说京城人喝桂花酒。
相传桂花酒的最初酿造者,是一个依靠售卖自酿葡萄酒为生的寡妇,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酿酒仙子。
在开始的时候,她并没有酿造桂花酒,只是在一次机缘之下,她在山上碰到了一个老者,那个老者应该是上山砍柴途中受伤了,坐在路边求助。
酿酒仙子想施救,但面对奄奄一息的老者,自己身上连水壶都没有带,不知怎么施救。
看着嘴唇干裂的老者,她无奈之下,咬破自己的手指,想用自己的血液来为这位老者解渴。
就在血液流入老者嘴唇的瞬间,老者忽然不见了。一阵清风过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院子四方合围,围出一家人平平淡淡的幸福。
院落重重庭院深深,一家人济济一堂这才是团聚的时刻。
今年的中秋节,是全家人最为团圆的一年。
前年的那个中秋节,刘之野身先士卒,正身处灾区一线,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抗震救灾的工作。
与此同时,刘之泰与贺红梅夫妇俩也并未在家中团聚。
而是同样在灾区,身着白衣,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的医护工作中,为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到了去年中秋,家中却突遭变故,老爷子不幸罹患重病,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如同乌云般笼罩在全家人的心头,给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阴霾。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与精心照料,老爷子终于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在半年的时间后逐渐康复。
然而,这一场大病终究还是对老爷子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损耗,让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甚至让人不禁担忧起他的余生。
但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