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38章 刘三代

第438章 刘三代

节,长辈们赐予的压岁钱等财物,也悉数被母亲甘凝以代为保管之名收归囊中。

如此环境下成长的刘淑贤三姐弟,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懂事与节俭。

幸得家庭熏陶,他们未沾染丝毫纨绔之气,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刘淑贤如今已是及笄的少女了,心中自然萌生了积攒私房钱的念头,渴望用这些钱去换取那些心仪已久的小物件,满足自己少女时代的小小愿望。

而刘之野,作为一位深谙世事的父亲,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予女儿一些零用钱,既不过分溺爱,也不失为一种对女儿金钱观念培养的微妙引导。

这父女俩来到了大树底下的卖雪花酪小贩的摊位前。

刘淑贤先去跟小贩买“雪花酪”刘之野就一屁股坐在了大树底下的路基石上乘凉。

“大爷!买两碗雪花酪!”

“好嘞!诚惠!一碗三毛!”

刘淑贤给了他六毛钱,剩下的钱被她立即揣兜里去了。

等这雪花酪端上来时,碗上还冒着冷气,奶酪上放一片鲜红的山楂糕,或几点金黄的糖桂花。

刘之野也是有年头没吃过这玩意儿了,不过家里的孩子们道是没有短了他们的嘴。

他吃在口中,寒沁舌喉,甜润心脾,似乎任何奶制冰点,如外国的什么‘樱桃圣代’、紫雪糕等都无法比拟。”

但此物昂贵,这年月能吃得起的人并不多,一碗奶酪的价钱相当于一斤玉米面的价,一般老百姓的孩子极少有买的,也就是在刘家庄这小贩的生意能好些。

过去,这是“中上人家”才能吃得起的美食。

因为那时候没有冰淇淋以及其他冷饮如“北冰洋”之类的。

所以夏天中午常叫酪铺送一桶酪来——可不是天天吃,而是有客人来,或者过生日才有此消费。

老京城出名的酪铺不少,比如甘石桥的二合义、东四牌楼和西单牌楼的酪铺等,但最有名的当数前门外门框胡同的“奶酪魏”,他家的酪,牛奶纯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大碗带果的尤佳,奶酪里面有瓜子仁,于喝饮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经其地,或散戏出来,必定喝他两碗。

这挑着担子卖雪花酪的制作工艺就比较简单,是事先准备一个大木桶,木桶里面再装一个铅铁做的细长小桶,小铁桶的中间有轴,底下和大木桶的凹槽相连,轴上缠有一条胶皮带或一根拇指粗细的绳子。

制作的时候,在小铁桶的里面放上水、白糖、玫瑰露等香料,小铁桶的周围填充上碎冰块儿,然后盖上盖子,来回地拉动绳子,让小铁桶在冰块中间不停转动,使桶里面的白糖玫瑰水混合均匀并迅速冷却成仿佛雪花一般的冰碴。

制作的人还要用竹板在桶壁上刮冰凌,卖的时候就用铁笊篱从桶里捞取冰碴和冰凌,装入小碗,让客人用小勺舀着吃,不仅清凉,而且香甜可口,算账的时候论碗计价。

吃完雪花酪,父女俩便不在耽搁,时候不早了,一家人还等着他们回去吃午饭呢!

刘之野满身大汗地踏入家门,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

他径直走向前院,只见老爷子正悠然自得地站在井边,用木桶从井中汲出清冽的井水,为那圆滚滚的西瓜降温。

尽管家中已接入自来水,但在炎炎夏日,井水那份自然的凉爽,仍是家中自来水无法比拟的。

这年月,老百姓消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井拔凉”。

老京城的水浅,挖一丈左右就见水,两三丈就是深井了。

新从井中打上来的水,清澈冰凉,老京城人称之为“井拔凉”,这可是老京人的天然降温宝贝。

如果是干体力活的人,从井中打水喝,就是享受。一口喝下透心凉的井水时,从头到脚,全身汗毛孔都会突然收缩。

夏天闷、热交杂着,晴天是干热,阴天就闷热,西瓜是最解暑的,这时候的西瓜主要是“黑蹦筋”,还有“大三白”、“绿三白”、“花皮瓜”……买了瓜,就用盆儿接上凉水镇着,泡上三四小时,中间要换换水,把瓜泡透了。“爷爷,这是刚摘的瓜吗?”刘之野蹲下来,轻轻拍了拍一只瓜,瞅了一眼瓜蒂道。

老爷子年近九旬,历经风霜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大病初愈后,他的身子骨儿、听力大不如前,眉头微蹙,似乎努力捕捉着孙子的声音:“嗯?你说什么来着?”

刘之野提高音量,重复道:“爷爷,我问这瓜是不是刚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