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小杨工,你妹喊你回家吃饭! > 第187章 秋江怒涛

第187章 秋江怒涛

或有其用,还望大人莫要嫌弃。”张炬说着,递上了一本看着已经翻阅了很多遍的书。

杨菀之却是眼睛一亮,双手捧过这书,脸上立马笑开了花:“这世上锦上添花之事多,及时雨却少,张工这本书正是我的及时雨啊!这书我从未见过,可是孤本?”

要知道,文本流传已经不易,纸本图像更是难上加难。

“正是。”张炬见杨菀之迫不及待地将书翻开,眼底也荡起笑意。

“哎,那这,这书未免太过贵重,等我手抄之后再托人还给你吧。”杨菀之说着,竟是小心翼翼地将书揣进官服里,生怕弄坏了。

“大人多虑了,这书小老头我已经自己手抄过,大人便留着吧。”张炬说着,忽然往杨菀之面前一跪,“大人今日就要离开绵州,还请受小老头一拜!”

杨菀之吓了一跳,见一旁张炬的儿子也想拜,连忙伸手拦住:“你们父子二人这是作甚?”

“当年地动之后,鄙人原以为自己这一生都只能是个废人,在家中了此残生,是杨大人悬赏人才,给了我爹爹一个机会,才让我们父子如今都能依靠自己养活自己。这一拜大人担得起!”张炬的儿子说着,竟然有些哽咽。

杨菀之不擅长应付这样的场景,手忙脚乱一番,好在柳梓唐及时出现解围:“菀菀,把剩下的这些东西搬上船,我们要启程了。”

文府尹望着这两位同僚,五年共事,他和这两个年轻人已经有了很深厚的情谊,不由出言叮嘱道:“出蜀的水路不比山路好走,只希望你二人能平安到达杭州。”

两位官员也对文府尹行礼:“珍重!”

琮生和雇来的几个短工手脚麻利地将最后几个箱子也搬上了船,几人同绵州的众人告别之后都上了船。杨菀之是个心大的,一上船就捧起了《江南水图》开始研读,柳梓唐和焚琴二人则都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这座生活了五年的城市。他们都是看着绵州府城建起来的。从还需要在山洞里办公,到修好了水库,再到坊市的铺子一间一间开起来……

焚琴看见文府尹和张炬父子,还有好多人都在默默的抹眼泪,她自己也鼻子一酸,呜呜地哭了起来。她在两都做了十几年的丫鬟,却不如对绵州的感情深。尤其是绵州的这些嬢嬢们,因为地动之后有很多没了子女的老人,焚琴心善,得了空就会去帮她们做活,府城的嬢嬢都知道,若是有什么困难就去官署的后院找焚琴姑娘。焚琴对她们好,她们也把焚琴当自己的孩子一样。

尤其是芋婆婆。她家住在绵州府城外一个山坡上,焚琴见她家房子又小又破,求着杨菀之帮芋婆婆盖新房。后来芋婆婆不仅给焚琴送芋头,今年春节的时候还用铜钱穿了个平安扣,说是给焚琴的压岁钱。焚琴当时就哭得稀里哗啦地,说要给芋婆婆养老送终。只是芋婆婆今年也有八十五六了,她们这一去杭州府,今日应当就是最后一面。

柳梓唐情绪也有些低落。绵州五年他也有了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今日一早好友就在长亭设酒送别,他依旧是以茶代酒,众人只道他日平步青云,在大兴重聚。因此柳梓唐的悲伤倒是比焚琴要少些。

只有杨菀之,似乎对绵州没有丝毫留恋,已经完全沉溺在即将面对的挑战里了。

船上的几人各自安静地待在一处,船沿着涪江顺流而下。不同于自关中入蜀,向东出蜀无需翻越山岭,但长江天险亦是不容小觑。幸而如今已是九月,长江夏季的汛期已过,无形之中让这趟旅途安全了许多。晚饭是在船上吃的,焚琴用砂锅将芋头和琮生闲着钓上来的江鲜煮在一处,味道算不上顶好,但能果腹。凑合着吃了上船的第一顿,天晚了下来,杨菀之眼睛不好,没法再看书了,就坐在船边抱着船舷的扶手看江岸的渔火。柳梓唐在她身边坐下,问道:“今天看了一下午的书,有什么收获吗?”

“对杭州稍微有了一点点了解。”秋天的南方比北方暖上很多,杨菀之脱了鞋袜把脚伸到江水里荡着水玩儿。因为绵州江水多,在绵州的五年也做了不少水利的工作,水库都修了两座,杨菀之学会了凫水,也不像从前那么怕水了。夜色里,月光下,柳梓唐见着她一双小巧圆润的脚在水面上荡着,不由抿了抿唇。

只听杨菀之道:“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杭州地理的特色。如今的杭州下辖钱塘、余杭、富阳、青山、于潜、临安三郡三县,原府治钱塘,长生年间因钱塘水患,迁至余杭郡,后又迁回钱塘。钱塘郡有钱塘湖,因湖在城西,又名西湖。产龙井、九曲红梅。抱月茶社很多好茶都是钱塘郡产的。”

“钱塘江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