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夫人去世后,老史密斯接管了世界粮商之一的adm、北美农机公司-约翰迪尔、北美种子农药公司-杜邦分公司等等。+b¢o+o_k′z¨u¢n¨._c+o?m~
得益于常年积累的商业嗅觉,也得益于复仇的执念,更得益于麾下人才济济,经过大半年的系统性学习,其目前对经营实体产业已经有所心得。
比如最基础的成本预算、产品定位、目标客户、店面选址、产线优化、供应链维护、线上线下市场营销。
比如最重要的友商配合、货款回笼、过桥贷款、商品调货···
如果说,金融操作是单打独斗,运营实体则是抱团取暖。
如果说,金融是借贷关系,实体则是租赁借调关系。
如果说,金融是忽悠为主,实体则是打造生态。
在此基础上。
全球粮食大丰收,世界粮食价格下调,食品行业遭受冲击,无数大中小型相关公司破产倒闭。
饲料、食用油、豆制品、调味品、零食饮料、冷鲜肉食、水产海鲜等市场,出现大片空白。
这个时候,大资本食品公司,包括三元农业、三元食品、泰森、玛氏、雀巢、乐事、亿滋、百事、好时、家乐氏、通用磨坊等等。
它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互相攻击,而是以‘合作关系’,在极短时间内把自身产品铺满货架,避免其它公司死灰复燃。
比如倭岛市场。
三元农业产能充足,但受资本博弈影响,不可能拿下100%市场占有率,最多获得30%市场占额。
而泰森、玛氏、雀巢等等,由于是资本公司,一般根据上季度销量备货,现在倭岛市场忽然出现空白,它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增资扩充。
于是泰森、玛氏、雀巢等等,找三元农业租借生产线代工,或直接提货再贴牌。
反之,三元农业剩余产能得以释放。
所以满载三系产品的30万吨货轮,失火后,‘空船’折返倭岛租界,船上的货物移交给泰森、玛氏、雀巢等等。
又比如北美市场。
泰森、玛氏、雀巢等等,受反垄断法案影响,很难霸占整个市场,现在中小型食品公司破产,为了避免这些曾经的对手死灰复燃,它们最佳选择是与三元农业签约,协议转让市场。
但三元农业的货轮从东方发出,至少需要10~15天才能到港。
于是泰森、玛氏、雀巢等等,把自身在北美的多余产能,转让给三元农业。
所以从北美发往东方,满载美系食品的50万吨货轮,被海盗洗劫后,‘空船’返港,船上的货物交给三元农业,等于三系进口。
如果用实体产业运营术语形容,以上操作又叫‘市场调货’。
适用于所有零售行业。
当然,事实上并没有30万吨货轮和50万吨货轮,更没有发生货轮失火、货轮遭到海盗洗劫,双方直接移交库存,走了个字面交易。
而这两则新闻,只是播放给外界看。
至于三元食品在北美扩大市场占有率之后,会不会对泰森、玛氏、雀巢等等构成威胁···
这是分蛋糕啊,只要切的时候符合双方要求,双方肯定相安无事。
即便哪天翻脸,美资食品公司也可以起诉三元食品越界,然后通过北美政府发布禁令,限制三元农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把三元农业驱逐。′e/z-l^o·o_k\b,o\o/k/.¨c!o`m′
总之,这是双方联合上演的一出好戏。
或许会有人说,‘以货换货’肯定存在许多漏洞,就不怕各囯政府盘查?
确实存在漏洞,但这群大资本加在一起,掌控了全球60%以上的粮食产量,和90%以上的粮食交易量。
查出漏洞又能怎样?
难道要封禁它们,令全球断粮?
开什么玩笑,到时候,怕不是小布先下台,然后换一个不查漏洞的北美总管。
这叫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包括东方的adm专项研究小组负责人老沅,只要不傻,也不会参与其中,更不会查找以货换货的漏洞。
这叫难得糊涂。
也所以,老史密斯骂归骂,手上动作却丝毫不慢。
先以东方益海嘉里的名义,租赁三系饲料厂,再借助贸易大厅采购原料,然后令北美adm向益海嘉里派发订单,疯狂采购饲料,